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2017-04-1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夏菡

一、支原体感染是什么呢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居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人类的支原体约12一14种,其中以女性生殖道分离出人型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最为常见。MH(人型支原体)感染多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而UU(解脲支原体)则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多与宿主共存,不表现出感染症状,仅在某些条件下可引起机会性感染,且常合并其它致病原共同致病。也就是说支原体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若支原体呈正常携带状态时,免疫系统维持正常,生殖道仅有支原体寄生并不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妊娠合并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晚期流产、早产或死产等严重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的原因

  支原体存在于阴道、尿道口周围、宫颈外口及尿液中,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支原体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或经生殖道上行扩散引起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也可经污染的产道感染胎儿。

二、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是什么呢

  1、泌尿生殖道感染

  潜伏期为1~3周,典型的急性期症状与其他非淋病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相似,表现为尿道刺痛,不同程度的尿急及尿频、排尿刺痛,特别是当尿液较为浓缩的时候明显。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量少,为浆液性或脓性,多需用力挤压尿道才见分泌物溢出,常于晨起尿道口有少量其他性分泌物或仅有痂膜封口,或见污秽裤裆。

  亚急性期常合并前列腺感染,患者常出现会阴部胀痛、腰酸、双股内侧不适感或在做提肛动作时有自会阴向股内侧发散的刺痛感。

  2、女性感染支原体症状

  女性感染的初期,一般会侵犯阴道、宫颈。这些器官发生炎症反应,致使分泌物增多。白带有异常气味,有的感到生殖道有轻微不适。正是由于症状的隐藏,往往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人型支原体的侵犯。

  妊娠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有宫颈黏膜炎,70%~90%无临床表现,也有部分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性交后出血。还有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导致输卵管炎则表现为长期轻微下腹痛、低热。

  3、男性感染支原体症状

  容易发生前列腺炎、附睾炎等;感染的结果,导致这些部位分泌液严重感染;直接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动力,致使精子质量明显低下,死亡精子数目明显增加;具有受孕能力的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力降低、形态异常,有的能力低下或丧失,失去进入卵子并与其结合的能力;或直接导致不孕,威胁人类的生殖质量和繁育能力。

三、支原体感染很严重吗

  支原体感染严重吗

  孕妇若患上支原体感染对新生儿的健康是有一定影响和危害的,主要体现在:

  1、孕妇受感染后UU及MH可在妊娠l6—20周侵袭羊膜损伤胎盘造成绒毛膜炎,导致晚期流产、胎膜早破、早产或死产。

  2、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受UU感染后可发生支原体肺炎和慢性肺炎。

  3、可导致产妇产后盆腔炎及产后支原体血症及新生儿支原体血症。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一般来说支原体感染的检查方式主要有:

  1、血常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直接涂片镜检:取咽分泌物、痰、呼吸道教膜或其他部位标本做涂片。

  3、快速抗原检测:多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本中的衣原体。

  4、血清学检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在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增高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但无早期诊断意义。

  孕妇可以通过支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查、新生儿特异性IgM以及PCR检测等来检查是否患有支原体感染。

四、怎么预防支原体感染呢

  怎么预防支原体感染

  1、积极治疗支原体感染。预防支原体感染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同时还需对性/伴侣患者的治疗。对于支原体患者,在西医抗生素久治不愈时,不妨试试中药的治疗,要做到夫妻间的同时治疗。

  2、全面消毒。这是对于曾经感染过支原体的患者来说的。支原体并不可怕,它对热抵抗力差,通常55℃经15分钟处理可使之灭活。常规的消毒液都能杀灭。所以要求感染过支原体的患者及时对自己的衣物和洗具进行消毒。对于一些日常用品,一定不能共用,以免造成病原体大范围传播。

  3、增强抵抗力,不滥用抗生素。过量使用抗生素而常常使机体菌群失衡。医学上所说的“菌群平衡”是指人体内生活着一些微生物,包括衣原体和支原体,彼此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使得相互的数量受到控制,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影响。如果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反而会出现让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剧增,支原体尿路感染发生。

  4、加强营养。这也是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前提,只有营养充足,身体才会健康。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