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脾肾阳虚湿热有哪些症状表现_脾肾阳虚湿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2017-04-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潘夏菡

一、脾肾阳虚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呢

  1、青春痘

  在中医里面叫痤疮,根本的原因在于湿热导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成暗疮。湿热体质之所以容易得这些,就是因为体内湿、热两种病邪太盛,机体出于本能向人发出信号,因此长痘或者化脓。

  2、“口苦口干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滞”

  有些人口苦口干口臭、容易胃胀,腋臭,性情比较急躁,也是因为体内有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小便赤短颜色深,大便粘滞,粘在马桶上都冲不掉。由于湿和热主要伤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会有饮食不佳、口臭、口干等症状。脾的运化不好,必然影响排泄功能,所以会有小便黄赤、大便燥结或者粘滞的症状。

  3、阴囊潮湿

  现代的都市人起居不规律,喜欢熬夜,泡吧喝酒,抽烟,易加重湿热体质。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湿热体质危害很大,很容易得比较难缠的胆囊炎、前列腺炎,女人的话易得阴道炎,男人“阴囊潮湿”,都是非常难以愈合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精神长期紧张,居住环境潮湿,经常喝酒等,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湿热体质。

  4、肝胆疾病

  患有胆囊炎的朋友经常会觉得胸闷、腹胀、嘴里发苦、恶心等,其实这在中医里面,主要是情志不畅、肝气不顺、脾失健运,且体内湿热之邪旺盛所导致的。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因为体内有着高于常人的湿与热,从而侵蚀了肝胆。

二、导致脾肾阳虚湿热的因素有哪些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三、湿热体质该怎样调理

  1.脾胃湿热证

  证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治则:清热化湿。

  主方:藿朴夏苓汤。

  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或用王氏连朴饮。

  方药:厚朴、姜汁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2.肝胆湿热证

  证候: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

  主方:龙胆泻肝汤。

  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3.大肠湿热证

  证候: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方:白头翁汤。

  方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藿香等。

  4.膀胱湿热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主方:八正散。

  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5.湿热痹证

  证候:骨节及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宣痹。

  主方:白虎加术汤。

  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

四、如何预防湿热

  1、注意饮食

  少甜少酒,少辣少油,饮食清淡,戒除烟酒。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多喝水。

  日常中多食祛湿的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不宜吃甜食、甘甜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八角、葱等、酒、肥甘厚味如肥鱼大肉。

  2、多做运动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等。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排除多余的水分。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锻炼。

  3、规律生活

  不嗜烟酒,不经常熬夜。

  4、适当滋补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5、保持精神愉悦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也很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6、避免长时间生活在湿热环境下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