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风疹 引起风疹块的原因
2017-04-2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幼蓉
一、春夏季节注意防治风疹
1.风疹块是皮肤起疹子或者起块,时起时褪,在大风天里更容易发作,它的形状像麻疹,大的有蚕豆那么大,有些则成片出现,这种病四季都可能出现,但是比较多见于春夏季节,西医则称为荨麻疹。
2.中医学认为,风疹的出现是因为血热复外感风湿之邪导致的,另外,吃海鲜也会诱发此病,风疹一旦发病后就容易反复发作,可以发病多月甚至多年。
3.该病发作迅速,皮肤会突然感到奇痒无比,抓挠后皮肤会组建变红还会变高起,成片成块的出现,疹子大小不一,但是边缘清楚,而且会越抓越多,越抓越痒,严重的会蔓延全身。这种病起病快,消退的也快,而且消退后皮肤上不会留痕迹,夜间的时候护比较严重,发痒时让你无法入睡,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4.风疹和湿疹是不同的,湿疹主要发生在阴囊、小腿、面部、手背等处,它是呈弥漫性对称,发病初期皮肤潮红,然后出现水疱,抓破后会渗水、糜烂,而后会干燥结痂、脱屑。
5.风疹病发要及时就医,另外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吃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瘦肉、芹菜、荸荠、西瓜、冬瓜、黄瓜等,少吃辛辣的食物,比如烟酒、咖喱、大蒜等,另外,冬菇、竹笋、猪头肉、烧鹅、虾蟹等食物容易引起过敏,也要少吃。
二、中医治疗宝宝风疹有新招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2)患儿仰卧,家长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撮拿百虫穴5次。
(3)按揉曲池、足三里穴各1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小鱼际揉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5分钟,同对以指按揉上述穴位。
2.随证加减
(1)湿热型:全身皮肤散见疤疹,患处灼热瘙痒,伴心烦口渴,精神倦怠,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
①清小肠300次,退六腑100次。
②按揉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2)伤乳食型:皮肤散见皮疹,局部有痒感,伴见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中脘穴1分钟。
②揉板门200次。
③运内八卦200次。
④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以姆指指腹按揉曲池,环跳,阳陵泉穴,每穴操作1分钟。
(2)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处的肌肉10~2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钟。
(4)家长以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20次,掐血海穴50次。
2.生活调理
(1)湿疹病程较长,并容易反复,除采用按摩治疗外,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如针刺、艾灸、中西药物内服外用等。
(2)培养正常的生活习惯,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勿用热水洗烫及过多使用肥皂。
(3)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之物。
(4)此病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以免转为慢。
三、小儿的风疹块是怎么回事
1.受冷、受风的刺激或是春暖接触花粉,如给孩子洗完澡,没及时给孩子披好衣服受冷风的刺激而引起,这是常见的原因。
2.食物因素:如吃了鱼、蟹、虾、牛奶、鸡蛋等。
3.有家族因素:亲属中有荨麻疹病史。
4.感染因素:每逢感冒、发热、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5.接触宠物,如狗、猫、鸟的皮毛及分泌物等。
6.药物因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退热药、注射疫苗等,有的孩子做青霉素皮试呈阴性,但注射过程起皮疹、风团疹,这都是常见的病例;或第1~2天治疗未见皮疹,到第3天起皮疹、风团,也应考虑是药物引起的,应立刻停用,并同时用抗过敏的药物。
7.虫咬皮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变态反应性素质的婴幼儿,蚊虫、臭虫、虱、螨虫叮咬后发生,多在皮肤暴露部位。风团、皮疹的中心可见到虫咬的小红点,多发生在肢体的伸侧面,有时能看到皮疹沿着血管走向,孩子局部奇痒而烦躁不安。
四、如何有效治疗风疹
1、如何治疗风疹之普通康复疗法
1.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着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1.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1.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1.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2、如何治疗风疹之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3、如何治疗风疹之饮食调理
3.1、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3.2、清营粥: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
本粥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躁,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