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的治疗 导致喛气的病因是什么
2017-05-02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幼蓉
一、嗳气怎么治疗才好
注意事项
使患者处于侧卧位或膝胸位来减轻症状。如果患者对产气的食物敏感,比如洋葱和黄瓜那么就需要给其调整食谱了,也可能需要一个限制乳糖的食谱。
特殊人群
(一)儿科指南
吞气症是儿童嗳气虽常见的病因。他们经常在进食或苦恼时吞咽空气。器质性病变很少发生。若有则多为解剖学异常,比如无神经细胞性巨十二指肠。
(二)老年人指南
老人牙齿的减少或其他牙科问题和唾液腺功能减退通常导致咀嚼减少,因而吞咽大量的食物和空气。这些因素和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蠕动减退常导致嗳气加剧。
避免食用口香糖和吸烟,慢慢将食物充分咀嚼成小块,且进食时少说话可减少吞气症发生。
开始体格检查,首先采集患者重要的体征。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姿势。是否对腹部加强保护。患者可以坐定还是走来走去。
检查呼气味。接下来,做腹部检查以明确有否腹胀或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以及其运动特征。然后触诊腹部有无包快、压痛、肌紧张和腹胀。
二、喛气产生的病因是什么
因胃肠道紊乱导致。更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的吞咽空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的症状。核心问题是胃的动力不足(胃镜检查除外胃的器质性疾病,如溃疡、胃炎等):
1.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量过大,胃不能按时排空,胃内食物积存过久,引起嗳气。
2.精神压力
情绪低落,也会影响到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抑制了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存储的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出现发酵气体。
3.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的萝卜、土豆、红薯、板栗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4.胃出口梗阻
嗳气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还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厌食、恶心、呕吐。
5.食管裂孔疝
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和口臭。
6.消化性溃疡
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
三、嗳气对人体会有什么危害
1、俗称打嗝,事指进食后胃脘部胀满,出现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是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患了嗳气,最好先做个精确检查,看看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2、嗳气,多是身体异常的表现,嗳气有虚实之分,食滞、肝郁引起的,多为实症;脾胃虚弱所出现的嗳气,多为虚症。实症嗳气声音响亮,虚症的嗳气声音低弱。
3、嗳气,还可伴随一系列症状,如伴有嗳气、返酸、上腹部不适、腹泻;伴全腹疼痛、进行性加重、腹肌紧张、拒按、呕吐;伴明显腹部包块、纳差、消瘦;伴口苦、食欲不振、心悸、软弱无力、抽搐。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了,警惕疾病加重。
4、如嗳气频繁,嗳声响亮,常在情志不舒时发作,兼胸闷不舒,胁肋隐痛,嗳气后胸闷会减轻,此为肝气犯胃的嗳气。
四、嗳气的治疗偏方有哪些呢
喝水弯腰法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目的。
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惊吓法
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对儿童、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舌下放糖法
吃一匙糖,干吞(不配水),可以在数分钟后止住打嗝。糖在口腔里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神经冲动,以阻挠横膈膜的肌肉作间歇性地收缩。
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