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脸上出现红血丝怎么办 脸上出现红血丝的原因

2017-05-17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秦若南

一、脸上红血丝如何解决

  1、请勿过度护肤。一般情况下,能够形成红血丝的肌肤都是格外脆弱和敏感的肌肤,这样的肌肤不宜过度的进行保养和护理,更不宜过多使用高浓度的保养品,由于高强度的护肤保养品当中化学物质也非常多,这样的护肤品不适用于红血丝皮肤,反而伤害肌肤,因此,肌肤较为脆弱的美眉们平时对肌肤做一些简单的滋润保养即可,以免造成肌肤的负担。

  2、别乱去角质。容易出现红血丝的肌肤本身比较薄弱,根本不需要做去角质的工作,面部肌肤中角质的存在实际上也是为肌肤上了一层保护层,将肌肤的保护层摧毁,只会令外界的有害物质过度刺激皮肤而已,同时,在对于红血丝肌肤的清洁方面,尽量不要使用香皂洁面,而应该选择较为温和一些的滋润洁面乳最为合适。

  3、选择保湿产品要得当。红血丝肌肤比较薄,当然也要勤加护理,那么,保湿产品还是要用的,对于红血丝皮肤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水保湿的功效。然而,红血丝肌肤对于保湿产品的选择上就要看好了哦!要尽量选择无添加剂、无酒精、无刺激的天然的保湿产品来使用,才是对红血丝肌肤最好的呵护。

二、红血丝皮肤的护理方法

  红血丝皮肤比较敏感,可以用些柔和型的护肤品,尽量少更换护肤品,如果有需要更换请先做一下实验:可以先把少量外用护肤品搽在耳后(因为耳后皮肤一般没有过多的接触到外用护肤品,对护肤品比较敏感),一个小时后可以看一下结果,如果在耳后不会过敏,则可以在搽少量在红血丝部位,如发现过敏或不适,请立即停用。

  1.绿豆皮去红血丝

  首先取适量的绿豆放入锅中用水熬煮,直至绿豆皮飘在水面上,然后把绿豆取出焙干,干了之后研磨成粉末,把绿豆皮粉中加上少量的纯净水调和,成糊状敷在脸上,每晚临睡前敷,第二日早上洗净,坚持一个月可以发现红血丝皮肤得到有效改善。

  2.芦荟蜂蜜去红血丝

  把芦荟洗净去皮,取中间的果肉,然后在其中加上适量的蜂蜜捣烂,再倒入些许蛋清调和即可,将其涂抹在脸上,15分钟洗去。芦荟能消炎镇静肌肤的作用,而蜂蜜可以帮助滋养皮肤,水分充足的肌肤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让红血丝皮肤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白里透红的肌肤是MM们一直追求的,可是红的不自然,还布满血丝,那可就不招人待见了,而且这种症状就是皮肤病红血丝。怎么才能摆脱这种肌肤呢?学会以上的消退红血丝的方法,让皮肤重现白皙光嫩就是那么简单。

三、消退脸红血丝重在习惯

  发现了红血丝现象之后用了快速去除红血丝方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去预防,在敏感季节问题肌肤一样会再度找上你。

  1、避免辛辣注重饮食

  改善红血丝,不让肌肤问题复发最重要的是提升肌肤抵抗力。所以在食物的选择上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新鲜果蔬、牛奶、豆制品等等。这样才能增加血管壁的韧性与弹性,才会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

  2、保持愉快心情

  当心情不愉快或抑郁时,我们体内的血液循环也会变得不正常。所以如果你精神压力过大同样会加重红血丝的现象,编辑建议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时刻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这样才会提升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3、杜绝一切引起红血丝的可能

  皮肤之所以会出现红血丝现象,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使用了化妆品过敏、紫外线照射、过度去角质、药物刺激等等都是诱发红血丝的可能。所以从源头上杜绝,才会让皮肤时刻保持健康良好的状态。

四、面部红血丝怎样形成

  面部红血丝出现的原因

  1、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研究表明,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角质层,使毛细血管耐受性超过正常范围,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破裂。

  2、突然的温度转变:突然的温度转变也会导致毛细血管在反复扩张收缩中逐渐失去弹性,而使面部红血丝现象加剧。因此,对于OL 来说,从较热的空调环境中到室外的较冷环境中,最好能有一个温度的过渡。

  3、情绪激动、压力作祟、精神兴奋、压力影响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进而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三招击退红血丝

  1、冷水洗脸

  出现红血丝现象以及红肿说明我们的角质层过薄引发了过敏反应,所以应急处理第一步就是要先用冷水洗脸,来减轻脸部发热、肿胀的现象,同时用冷水的效果也增加皮肤的耐受力。

  2、为肌肤补水

  肌肤消肿之后,这个时候利用含有洋甘菊类的护肤化妆水为肌肤进行补水,洋甘菊成分不但无刺激同时还能起到舒缓的作用。而消肿后再为肌肤补水,能够消除肌肤的干燥不适的感觉。

  3、有针对性按摩

  当肌肤表面出现红血丝现象说明血管中血液堆积而成,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每日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入适当按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减轻红血丝、泛红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