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粉的作用和功效 小苏打的使用禁忌
2017-06-1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孔从蓉
一、食用小苏打的物理性质
碳酸氢钠为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比重2.15。无臭、无毒、味咸,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25℃时溶于10份水,约18℃时溶于12份水。其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微碱性,常温中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逐渐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
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制成的。所以,小苏打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食用碱(粉末状)。小苏打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
单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
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把苏打粉融水拌入面中,热后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碳酸钠残留在食品中。馒头中添加过量的苏打粉是可以品尝出来的。
二、小苏打的使用禁忌
痛风不宜常服碳酸氢钠
很多痛风高尿酸患者,认为吃中药降尿酸慢或作用不明显,吃西药担心副作用,不吃又害怕痛风复发,怎么办呢?于是长期服用碳酸氢钠,以期长期抑制高尿酸,控制痛风复发,须知小苏打是不宜常服的,哪怕是食品级的小苏打亦是如此,长期服用碳酸氢钠对身体是不好的,通常有下列表现:
1 对精神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碳酸氢钠会出现精神症状,如肌肉疼痛、抽搐以及持续性头痛。
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碳酸氢钠其弱碱性将胃酸中和了,必然影响消化,常常会出现,口内异味、食欲不振以及恶心等现象,痛风的人本来就很多东西不能吃,这样营养就会更少,将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3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长期服用碳酸氢钠,会导致体内钠负荷过量,从而影响心脏功能,还会使血管变脆。
4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长期服用碳酸氢钠,会导致肾脏的碱中毒,对肾功能不全的人尤其不利,不少人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5 干扰钙的吸收: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03在体内分解出碳酸根CO3,CO3与钙(Ca)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碳酸钙。由于CO3在体内的大量存在,并与肌体竞争性的结合钙,将会导致肌体缺钙,出现骨质疏松等。
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肥甘厚腻(即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造成的,属痹症范畴,划归为热痹类型,且湿热裹夹,通常大多数患者,热重湿盛,临床上服用碳酸氢钠的本意是,用碳酸氢钠的弱碱性来中和体内的酸,但是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这样一来体内的热就更多了,长期服用碳酸氢钠,将会更加加重该病的缠绵。
当然适当的服用一些碳酸氢钠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只能是权宜之计,切不可以当成救命的宝贝长期使用,否则得不偿失。
三、小苏打的几个妙用
去除蔬果农药残留。给水里放一汤匙的小苏打粉,再把水果蔬菜放进去浸泡2--3分钟,然后清洗,就可以吃了,既方便又快捷。
防止青菜叶绿素流失。在烫青菜前加一点小苏打粉,可以防止叶绿素流失,烫好的青菜也不会变黄。
治疗高血压。给烧开的水里放两三勺小苏打粉,然后等水温差不多时开始泡脚,每次20--30分钟左右。一般洗五、六次就见效。
洗衣。在洗衣服时,倒入三分之二量米杯的小苏打粉,跟洗衣液一同倒入,可以将衣物洗得更干净,而且不会伤衣料。在清洁衣领、袖口时,将小苏打溶入五六十摄氏度的热水中,再搓点肥皂,效果超级棒,而且又快速。
清洁环境。用抹布沾点小苏打溶液后拧干,用来擦拭门窗、衣柜、洗脸盆、金属水龙头、地板、冰箱等,不仅能够擦拭干净,而且会使它们保持光亮如新。
清洁抽油烟机。油烟机是比较难清理的物件,现在,有了小苏打粉,你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只需要将小苏打膏涂抹在抽油烟机的脏污处,静置一会儿,就可以清除干净了。
除臭。用开口容器装点小苏打粉,置于鞋柜、衣橱等处,就可以除臭。经常用小苏打粉清洗餐具,还可以避免洗槽排水产生臭味。给垃圾桶撒点小苏打粉也能除臭。当然,如果是鞋子,可以给里面撒一点小苏打粉,不但能除臭,而且在下一次清洗鞋子的时候更容易清洁。
四、小苏打的副作用
1、对精神系统的影响
长期服用小苏打会出现精神症状,如肌肉疼痛、抽搐以及持续性头痛。
2、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长期服用小苏打,会导致体内钠负荷过量,从而影响心脏功能,还会使血管变脆。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长期服用小苏打其弱碱性将胃酸中和了,必然影响消化,常常会出现,口内异味、食欲不振以及恶心等现象,痛风的人本来就很多东西不能吃,这样营养就会更少,将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4、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长期服用小苏打,会导致肾脏的碱中毒,对肾功能不全的人尤其不利,不少人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5、干扰钙的吸收
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03在体内分解出碳酸根CO3,CO3与钙(Ca)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碳酸钙。由于CO3在体内的大量存在,并与肌体竞争性的结合钙,将会导致肌体缺钙,出现骨质疏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