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药物与食物间的配伍 怎样吃药才正确

2017-06-22 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安书翠

一、药物相克的食物大全

  1 白酒、啤酒、葡萄酒

  对应药物:地西泮(安定)、利眠宁、硝基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安眠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以及优降宁、胍乙啶、降糖灵、苯妥英钠、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消心痛、痢特灵、灭滴灵等药物;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专家解释:酒中的乙醇可促进多种药物的代谢,而使药物的疗效降低;长期大量喝酒,还会对肝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引发药物中毒。如服用异烟肼时饮酒,其一,酒易引起本品诱发的肝脏毒性反应,其二,酒可加速异烟肼的代谢,降低抗结核杆菌的疗效。酒精还可增加安定等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服用该类药物时饮酒,可以导致中毒、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No.2 茶

  对应药物:四环素、洋地黄类、红霉素、黄连素、铁剂、利福平、胰酶、淀粉酶、复合维生素B、胃蛋白酶、乳酶生、多酶片等。

  专家解释:茶叶中的鞣酸与上述药物会起作用,降低疗效。

  No.3 醋、茶、肉、禽蛋

  对应药物:磺胺类药物例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类、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阿司匹林、碳酸氢钠(小苏打)。

  专家解释:这些药物易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药物疗效。

  No.4 牛奶、乳制品、豆制品、黄花菜、黑木耳、海带、紫菜

  对应药物:四环素类、红霉素、灭滴灵、甲氰咪胍。

  专家解释:这些食物中的钙离子可与上述药物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结合物从而降低药效。

  No.5 腌肉

  对应药物:去痛片、散利痛、优散痛、安痛定等含氨基比林的药物。

  专家解释:药物中的氨基与腌肉中的亚硝酸钠可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有致癌作用。

二、中医药物配伍禁忌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目前临床应用的5,0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五百余种可作为药膳原料。如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

  因此,中国传统医学对药膳应用有严格的禁忌。

  药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以上配伍禁忌,可作为用药参考,但非绝对如此。在古今配方应用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这些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药物与食物的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后人多遵从于此。其中有些禁忌虽还有待于科学证明,但在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前还应参照传统说法,以慎用为宜。一般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这些禁忌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芡黄、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这些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食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古人对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在药膳应用中可作参考。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等,这些禁忌的应用主要是宜使人气滞、生风、生疮、发病等。

  病人忌口

  忌口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发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菇、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期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忌口之说有些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则不合实际,在药膳应用中可资参考。

三、宜饭前服用药物

  以下药物最适宜饭前服用:

  部分抗菌药: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甲红霉素、罗红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

  口服营养药:如人参制剂、鹿茸精、蜂乳、六味地黄丸以及一些对胃肠刺激小的滋补药物。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片等。

  胃壁保护药:如氢氧化铝(胃舒平)、三硅酸镁、胶体果胶铋等。

  收敛药:如鞣酸蛋白、思密达、次碳酸铋等。

  吸附药:如活性炭。

  苦味药:如龙胆、大黄等中药制剂,宜在饭前10分钟服用。

  助消化药:如乳酶生、多酶片等,需饭前服用。

  降血糖药: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阿卡波糖(拜糖平)。

  部分降血压药:如卡托普利。

四、口服药品应如何正确服用

  口服药注意服药方法用水温度和用水量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爵服:是指把药片口爵碎后用水吞下。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和促进消化的药物应口爵服。如江中健胃消食片等。

  2、吞服:是指用水将药送入胃中。因为水有保护和润滑食道的作用,又能加速药物在胃里的溶解,促进吸收,同时可以加速药物的排泻,减少毒副作用,因此大多数药物常采此种方法服用,如服用磺胺类药和对食道粘膜有较强刺激和腐蚀作用的药应注意多饮水,一般要喝200ml~300ml的水并保持站立或坐姿,服药后不宜立即仰卧,如盐酸多西环素片(强力霉素)、硫酸亚铁片、复方新诺明等,吞服缓释片(胶囊)及肠溶片(胶囊)也应注意多饮水但不要嚼碎,从而保持其完整性,以免药物接触胃酸而降低疗效或刺激胃粘膜,如氨茶碱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3、冲服:指用适量的水将药冲化后喝下药液,一般的颗粒剂、冲剂均用此法服用,如板蓝根冲剂。有些冲剂冲服时应注意用水量及用水温度,如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每小包应用水量为50ml温开水溶解摇匀后服用,目的就是保证药物有足够溶度,与胃粘膜有良好的接触,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4、含服:是指把药片或药液含在舌下或口腔发挥治疗作用。润喉片类的药品可放在口腔内任何部位,不要咬碎,任其自然溶化,分泌的唾液不应吐出,可慢慢咽下,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仅供含漱的药片,则用适量温开水溶化,将药液在口内含数分钟后吐出,如硼砂漱口片等。

  5、舌下含服:指使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完成吸收过程的一种给药方式。如一些紧急发挥疗效的药,则应将药片放于舌下,用舌轻轻压住,任其溶化。如硝酸甘油: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口服无效,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约2~5分钟即发挥作用;初次用药可先含半片,以减轻头胀、心跳加快的副作用;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在大便前含服可预防发作。如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舌下含服后约2~3分钟见效,药效持续2小时;口服30分钟见效,药效持续4小时;患者用于急救时应舌下含服,用于长效时应口服。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用于高血压和变异型心绞痛,舌下含服降血压效果较口服迅速。如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舌下含服。各种止咳糖浆(膏)也需将药液含在口内数分钟,慢慢咽下,如牛黄蛇胆川贝液、蜜炼川贝枇杷膏等,由于糖分可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食欲减退,并有饱胀感,同时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总之,只有对各种口服药物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使药物的疗效得到明显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