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麦粒肿是怎么回事呢 如何防治麦粒肿

2017-07-14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傅芷蕾

一、导致麦粒肿的原因有哪些呢

  细菌感染:睑腺位于眼睑深部,但开口于睑缘,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可由开口处进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睑深部的睑板腺而致急性化脓性炎症,形成麦粒肿。

  抵抗力下降:健康人的眼睑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它能抵御外界细菌的侵袭,但是当身体抵抗力减弱时(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或患糖尿病等)容易发病。

  眼部疾病:患脸缘炎、沙眼、慢性结膜炎或过度用眼以及有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病时,没有及时配镜矫正,并眼睛疲劳时亦可引发麦粒肿。

  眼部卫生:不注意眼部卫生,用不干净的毛巾、手帕等擦眼,细菌侵入眼睑腺内,可直接引起麦粒肿。

  细菌感染(28%):

  睑腺位于眼睑深部,但开口于睑缘,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可由开口处进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睑深部的睑板腺而致急性化脓性炎症,形成麦粒肿。

  抵抗力下降(20%):

  健康人的眼睑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它能抵御外界细菌的侵袭,但是,当身体抵抗力减弱时(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或患糖尿病等)容易发病。

  眼部疾病(15%):

  患脸缘炎、沙眼、慢性结膜炎或过度用眼以及有近视、远视、散光等眼病时,没有及时配镜矫正,并眼睛疲劳时亦可引发麦粒肿。

  眼部卫生(28%):

  不注意眼部卫生,用不干净的毛巾、手帕等擦眼,细菌侵入眼睑腺内,可直接引起麦粒肿。

二、麦粒肿的症状及类型

  1.症状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2)3~5天后形成脓胩,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2.分类:麦粒肿(hordeolum)分为内外两型。

  (1)外麦粒肿(hordeolum externum)为Zeis腺(蔡氏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 近睑缘处可摸到硬结,胀疼和压痛明显,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包,穿破排脓迅速痊愈。如果致病菌毒性强烈,尚可引起眼睑及附近结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眼睑蜂窝组织炎,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尤以外眦部者更易出现,重症病例可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hordeolum interunm)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如外麦粒肿来得猛烈,因为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能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睑板腺开口处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三、麦粒肿如何治疗呢

  麦粒肿西医治疗

  (1)病程早、中期可采用湿热敷,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以缩短病程。结膜囊内滴抗生素眼液,有助于感染控制。

  (2)手术切开:当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切口庆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可用自体免疫疗法。伴全身发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及磺胺类的药物的应用。

  麦粒肿中医治疗

  中医学中以其以针刺破即愈故名针眼,认为其多因肌肤不洁,风热毒邪外侵所致,或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不胜邪而使病变反复发作。治疗原则: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一、辩证论治:

  (1)风热外袭证

  主症: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后煎)、淡竹叶、甘草、防风、天花粉、牛蒡子、芦根。

  (2)热毒壅盛证

  主症: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栀子、连翘、黄连、黄芩、白芷、天花粉、皂角刺、归尾、甘草、赤芍、金银花各、大黄、芒硝。

  (3)脾虚夹实证

  主症: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可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

  二、外治

  未成脓者局部可用湿热敷或清热解毒中药汤剂熏眼以助炎症消散,止痛。

  针刺法:常用攒竹、睛明、丝竹空、阳白、鱼腰等,取穴应在小疖肿区外,中重度刺激泻法。

  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日1次点刺放血,泻热止痛。

  另可采用耳穴、艾灸等方法。

四、麦粒肿的预防保健

  预防常识

  1.经常保持眼部清洁,不用不干净的手、毛巾、手帕等物品擦眼。

  2.患睑缘炎、结膜炎或沙眼时应及时治疗。

  3.有糖尿病、多发疖痈、肺结核、扁桃腺炎及其他慢性疾病时,要及时治疗。

  4.有近视、远视、散光时,应及时配镜矫正。

  5.合理饮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少食辛辣、炙煿、肥甘之品。

  日常保健

  (1)麦粒肿患者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以及口苦咽干等症状,呈热毒旺盛之证候,故宜选用清热凉血生津之瓜果、蔬菜,例如西瓜、黄瓜、苦瓜等,或多饮水、菜汤等导其毒热随小便而解。

  (2)麦粒肿患者除局部烘热赤痛外,常可兼见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症状,故宜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之食物为主,忌食辛热炙、肥甘油腻等助热生火之物,可选食稀粥、面汤等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3)经常反复发作者,多因其脾虚气弱,正不胜邪所致,平时药食宜用扶脾益气、养血和营之品,例如山药、薏苡仁、当归,用以扶正托毒,驱邪外达。

  (4)该病治疗以凉散为原则,选用药食要有助于清热解毒,忌食腥燥发物,例如公鸡、鲤鱼、虾、羊肉、猪头肉等,对辛辣煎炸刺激之品亦应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