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2017-11-15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祝海云
一、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方法有哪些
一、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换内裤,用温水洗涤,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2.药物治疗
(1)甲硝唑 目前认为有可靠疗效,每日2次,连服7天。
(2)甲帕霉素(克霉灵) 共用3日。
(3)甲砜霉素(喜霉素) 对多种革兰阴性及阳性菌有效,且对厌氧菌生长有良好疗效,也可选用。
(4)洁霉素及氨苄青霉素 尚可选用洁霉素及氨苄青霉素。近年来,主张对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3.局部疗法
可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如甲硝唑栓,每晚1次,连用7日。
4.合并症治疗
检出其他病原体者,针对其他病原体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全身情况用药,可同时给予支持及免疫疗法,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5.性伴侣治疗
男性性伴侣同时予以治疗。
二、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
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
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4、外泊法:
A.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B.阴道纳药:康妇特栓I枚,每晚1次纳阴中,10次为一疗程。
二、细菌性阴道炎有哪些饮食禁忌
一、饮食适宜:1.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2.多食具有淡渗利湿的食物。3.多饮水。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芹菜。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茯苓。利水渗湿。先将粳米煮粥,半熟时,加入茯苓末,和匀后,煮至米熟,空腹服用。
鲤鱼。用于白带多,湿热有毒者。鲤鱼去头、尾及骨头,取肉与赤小豆共煮至豆烂。分2次服用。
三、饮食禁忌:1.忌海鲜发物。2.忌辛辣食品。3.忌烟酒。4.忌甜腻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虾可助长湿热,食后能使外阴瘙痒加重,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桂鱼、黑鱼、带鱼、黄鱼、蟹等水产品都要避免。
辣椒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前后阴痒痛等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姜、葱、蒜等都要避免。
酒助长湿热,故应当禁忌。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三、细菌性阴道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局,如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1.盆腔炎
有盆腔炎的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最常分离出的菌群与BV的菌群一致,包括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数、阴道加特纳菌等。
2.异常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炎
异常子宫出血由子宫内膜炎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由感染的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异常反应或由子宫内膜受到感染或炎症的直接破坏所致。
3.妇科术后感染
在手术终止妊娠的女性中,妊娠合并BV女性的盆腔炎发病率是未合并BV女性者的3.7倍。
4.宫颈癌
BV、宫颈上皮内瘤样及生殖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着相同的流行病学关系,BV的厌氧菌代谢产生了阴道分泌物中的氨及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氨。
5.HIV感染
BV患者可增加HIV传播的危险性。当PH升高时,HIV的生存能力和粘附能力也增加,并且可能使传播更为容易。
6.不孕和流产
BV患者输卵管因素不孕症发生率增高。在助孕治疗中,BV患者和非BV患者胚胎种植率相似,但BV患者的早孕期流产率高于非BV者。
四、细菌性阴道炎有哪些发病原因
正常育龄妇女,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其表层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占阴道的90%以上。这种乳酸杆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在阴道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生态平衡。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萎缩,细胞糖原减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碱性液体过度冲洗阴道,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性乱,性交频繁(因精液pH为7.2-7.8)等导致致病性厌氧菌和加特纳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兼氧性乳酸杆菌减少。最终导致细菌性阴道病。
由于厌氧菌产生的脱羧酶,可激发加特纳菌产生某种氨基酸,产生挥发性胺类,释放出难闻的鱼腥臭味,胺类使pH值升高,又抑制乳酸杆菌繁殖,粘附有细菌的阴道表皮细胞脱落,使阴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本病。由于菌群紊乱,阴道炎症并不明显,分泌物中白细胞减少,因此称细菌性阴道病比阴道炎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