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2017-11-06来源:网友编辑 作者:乐语琴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检查诊断

  1.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

  2.特殊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②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③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处于上消化道持续严重大量出血紧急状态,以至于胃镜检查无法安全进行或因积血影响视野而无法判断出血灶,此时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能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栓塞治疗。

  (3)X线钡剂造影。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分钟,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 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

  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3.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4.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四、经内窥镜局部病灶止血法

  1、电凝止血

  直接将单极电极压在出血部位上,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组织蛋白凝固而止血。对溃疡病出血,使用300kHz高频电流,持续2秒钟,电凝5次左右,止血成功率为80~95%。

  电凝止血法对出血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贲门粘膜撕裂和吻合口出血均有止血作用,但对较大血管的出血效果不满意,尚有1.8%穿孔的发生率。近年有使用多电极电凝的止血方法,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电灼止血

  应用单极电极,靠近而不直接接触出血组织,通过发出电火花,使蛋白质受热凝固而止血。此法较电凝止血更为表浅,故更适用于粘膜出血。

  3、激光光凝止血

  激光照射止血病灶后,光子被组织吸收,转为热能,使蛋白质凝固,血管收缩闭塞而致出血停止。

  常用的激光有氩激光和石榴石激光两种,氩激光止血安全且组织损伤小,激光照射对出血血管直径大于1mm者不易止血。

  4、微波组织凝固止血法

  微波是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波,波长介于超短波和红外线之间。生物体细胞属有机电解质,其中极性分子在微波场作用下引起极化,并随着微波电场的交替变换而来回转动。

  在转动过程中与相邻分子产生类似摩擦的热耗损,使组织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发生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