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的发病症状是什么 怎么样有效的预防慢性胆管炎
2017-10-3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蒋觅风
一、慢性胆管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胆管炎的发病多较隐晦,初起无明显先兆和特异症状,常偶然发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病人因胆管往往不是完全阻塞,很少有灰白色大便,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加重后有皮肤瘙痒,如合并胆道感染,可有右上腹痛,发热和寒战。随着病情发展,黄疸时间的延长,病人出现肝、脾大。后期因肝功能衰竭可出现腹水,少尿,肝性脑病等。
慢性胆管炎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类:
1.无症状病人无明显症状,常为疾病前期或早期。虽影像学检查符合硬化性胆管炎的表现,而病人无黄疸。
2.有症状又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患者有不适,易疲乏,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发热,黄疸,皮肤瘙痒,而无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重症患者则明显黄疸、肝脾大、腹水、脑病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肝硬化晚期症状。
二、如何预防慢性胆管炎
自然病程从6个月~15年,从发现症状到死亡平均为7年(6个月~15年)。75%的患者可存活至诊断后9年。但在有症状的患者中近半数平均在6年之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或必须选择肝移植术。文献报道无症状通常在临床随诊3年以上才表现出症状,约31%的患者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或须行肝移植术。无症状实际病程可能与有症状的相同,因为许多无症状常在发现时已经伴有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以及继发胆管癌,是晚期病死率增加的常见原因。在临床方面仍然缺少有效的处理手段,由于肝移植技术的成熟与推广,给中晚期患者带来了福音。患者接受肝移植术后效果较好,在肝移植长期存活者中例数占居首位。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出现炎症时,及时应用抗菌素;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当感染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三、慢性胆管炎有哪些并发症状
1.菌血症:可反复发生,可能继发于慢性胆道感染或血行细菌播散,患者并发菌血症的频率及严重性难以估计,可能导致肝脓肿或其他器官(如心瓣膜)的感染。
2.胆石症:约1/3的患者在疾病过程的某阶段有胆囊切除术史,其中约20%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而对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5%有胆囊结石。由于大多数患者为年轻男性,因此这表明胆石症发生率增加。
3.胆管癌:尸解报告显示50%在病理基础上发生胆管癌变。胆管癌者通常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长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UC)。通常年龄较大且有胆管造影进展性改变,如胆管囊性扩张,提示胆管癌发生。若患者胆红素短时间内由85.5μmol/L(5mg/dl)升至171μmol/L(10mg/dl)则应考虑恶变,但需经活检或手术予以确诊。Mayo中心对60例行肝移植,切除肝内仅一例有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的上皮乳头样发育不良(认为这种病变可能为无浸润的乳头发育不良),未见胆管发育不良及胆管癌,故胆管癌发生率可能并不高。一般认为其发病率为10%~15%。
四、慢性胆管炎怎么样治疗
1.治疗选择:
(1)弥漫型,胆管内腔<4mm,无论黄疸是否严重,皆宜选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有适当条件时,宜行肝移植术,避免无效的手术处理。
(2)局部型、节段型,肝外胆管>4mm,黄疸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
(3)胆管完全闭塞或长期梗阻性黄疸,造成肝功能不良而出现腹水、水肿者,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进行手术探查,但预后不良。
(4)手术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巩固疗效。
(5)随着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其在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中医疗法:
早期以清热利湿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健脾利水为主。方剂以复方茵陈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①清热利湿:茵陈、金钱草、红藤、龙胆草、丹皮、黄芩、芒硝等。②活血化瘀: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蒲黄、五灵脂、山甲、皂刺、三棱、莪术、大黄等。③理气开郁:柴胡、元胡、木香、厚朴、枳实、莱菔子、青皮、杭芍等。④健脾扶正:党参、白术、当归、枸杞子、沙参、麦冬、石斛、神曲、鸡内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