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蜱虫叮咬后怎么治疗_蜱虫咬后有哪些表现

2017-08-01 来源:快问养生编辑部 作者:赵访蕊

一、蜱虫叮咬后的治疗方法

  蜱虫叮咬后的治疗方法

  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虫,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处理。

  要用镊子或尖钳子贴近皮肤并夹牢蜱的头部,然后慢慢施压往下拉。在移除蜱时要小心不要把蜱捏碎或扭断,因为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的组织碎屑或粪便,也有机会受感。在移除蜱后,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并用肥皂及水洗手。

  怎么预防蜱虫叮咬

  在预防上,建议尽量少去未开发的野外游玩,踏青最好选择一些经过修剪、定期人工管理的草地;

  最好穿长衣长裤,在草地坐下前先用浅色衣服拍扫一下附近地面,看是否有蜱虫粘在衣物上;

  涂抹一些含有酒精或驱虫剂的花露水和护肤品。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

  不要穿凉鞋;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

  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

  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二、蜱虫叮咬后的用药三大要点

  1、正确选用抗菌药

  首选四环素。体外研究表明,蜱虫所携带的病毒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敏感。再加上盐酸多西环素有良好的药动学特性,患者对其又有良好的耐受性,所以,盐酸多西环素成为治疗此病的首选药物。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多西环素100毫克,间隔12小时口服,必要时首剂可加倍。

  2、正确选用支持用药

  除针对蜱虫叮咬患病病原体的药物治疗外,对重症病例需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高热患者可施以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可以选择复方氨基比林、复方双氯芬酸钠等退热。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考虑适当应用血小板刺激因子,或直接输注血小板。

  3、用药既要及时又要防范过度

  一般用药3~4天仍不见效者,可考虑排除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或者更加少见的是患者可能并发或继发感染另一种对四环素不敏感的蜱传播病原体。同样,对于有蜱虫叮咬史但未患病者,不推荐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三、蜱虫叮咬症状

  蜱(音pí)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2010年夏天,河南省商城县,有多人被做蜱虫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当地2009年已出现死亡病例,但2010年尤其多,成为蜱虫“重灾区”。[1]截至2011年6月份,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虫叮咬症状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í),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硬蜱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叮咬机理叮咬机理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腹面有足4蜱虫叮咬症状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organ),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

四、蜱虫咬后有哪些表现

  蜱虫咬后有哪些表现?

  1)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

  2)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3)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自我感觉疼痛 难忍。

  蜱虫咬后有怎么办?

  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在家摘除。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同时给予对症处理。发现被蜱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

  1、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2、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3、在伤口周围用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左或皮质类固醇如:米乐松、强的松等。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创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