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详解血吸虫病的传染方式_
2017-10-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杨尔芙
一、慢性血吸虫病要怎样治疗
慢性血吸虫病可由未治愈的急性血吸虫病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就是慢性。在该病流行区发现的病人,绝大多数是慢性早期病人。慢性病人大多数没有症状,治疗的目的在于杀灭体内的血吸虫,防止镔铁请向晚期发展。同时控制和消灭传染源,达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
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药物、剂量、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前已述及。
慢性病人可到当地血防站或医院治疗,也可在血防站医疗队下乡时,就地在家中诊治,既方便,又省钱。一般情况下,慢性病人不虚住院治疗。
最近几年,血防医疗队经常深入疫区为群众治病。在重疫区,每年对6~60岁居民全部用吡喹酮治疗依次。在中、轻、度疫区,对查出来的病人给予治疗。同时对经常接触疫水的渔民、半农半渔和船民等高危人群每年治疗两次。当血防医疗队下乡服务时,人人都要积极参加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二、血吸虫病是通过什么方式感染的
血吸虫病主要是由于人自身或者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而引发的一种传染病。人在患有血吸虫病的时候会严重损害身体自身的健康。据调查,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的血吸虫病非常猖獗,致使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
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尾蚴迅速吸附在人的皮肤上,约经10~20秒钟,尾蚴即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人于是就感染了血吸虫。
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周身长有许多纤细的毛,可以运动,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
成熟尾蚴并不久留在钉螺体内,但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从螺体逸出,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
另外,传染病专家介绍说:血吸虫的尾蚴主要是经人体皮肤侵入。但据可靠调查,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虫,说明尾蚴可通过口腔粘膜进入人体。弄清了钉螺、尾蚴、水体与人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就不难懂得血吸虫是怎样传播的以及人与人接触是不会染上血吸虫病的道理。
最后专家提示:由于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疫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的危害性较大!
三、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呢
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 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们是否感染血吸虫完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尾蚴数量的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有关。
四、血吸虫病的种类有哪些
1.急性血吸虫病
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他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
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
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
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