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 常见的骨病有哪几种类型_
2017-08-1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时幻柏
一、骨病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过去死亡率很高(约25%),但由于近年来对此病有进一步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适当抗菌药物与综合疗法的应用,死亡率已大为降低(约2%)。 由于骨骼感染引起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常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功能。
常见的并发症为:
(一)化脓性关节炎。
(二)病理骨折。
(三)肢体生长障碍,如骨骺破坏,肢体生长长度受影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
丰富,使骨骺生长较快,患肢反而稍长。有时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长,如膝内翻或外翻等。
(四)关节挛缩及强直。
(五)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骨病对人体的危害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如果能在平常的时候积极的预防这些疾病发生,那么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生骨病的情况后,就要及时的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和控制。以免发生更严重的疾病症状影响生命安全。
二、骨病的几种分类
骨病一般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产后风等。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一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退行性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是指一些老年人常常会有腰痛、腿痛、关节痛。由于它多见于老年人,因而也称作老年性关节炎。老年性退化,是引起退行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中老年后,一切组织器官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骨和关节组织也不例外,退行性变化,尤其好发于承重的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过度的负重或过度的使用某些关节,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发生。此外,如关节内骨折、糖尿病、长期不恰当地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素,均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形成和加速已存在的退行性变化的发展。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因尚不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取的进展性突破,中医四联修复再生疗法—通过补气血、活肾、化瘀、修复四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调节功能扰乱等系统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可在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结果临床应用25605例,少则2-3周期,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腰椎病
医学上所讲的腰椎病,涵盖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或类风湿性腰痛、腰椎结核、风寒湿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湿热性腰痛、肾虚性腰痛、颈椎病”等疾患。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据临床观察,医院常用药合盛堂宗予以治疗,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骨质增生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激素药亦会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原因为外因和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的失恒而生疾,亦称"髀枢痹"、"骨痹"、"骨萎"。
三、对骨病的认识有什么误区
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病
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在活动较多而且负重较大的关节如颈椎、膝关节、腰椎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这些增生一般不会引起症状,所以不能说一有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发现有骨质增生就把它当成疼痛的原因,把它当成病,那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误诊误治,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组织或神经产生症状的时候才叫骨质增生病,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规律特点来综合诊断。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到了一定年龄在腰椎和颈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突出,但只有突出较重或突出的位置不当,产生症状的时候才叫椎间盘突出症,这要结合病人症状、体征及发病规律综合诊断,如果病人到了医院就做ct或核磁,一看有突出就把它当成疼痛的原因,那也会产生很多误诊误治。
过于依赖x光、ct辅助检查会产生大量的误诊误治!
很多医生在诊断病人腰腿疼的时候,忽略了常规的手法体征检查和必要的详细询问,上来就让病人做x光、ct或核磁,把查出来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轻度的椎体滑脱、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先天性脊柱裂等这些原本没有产生症状的骨髓异常现象当成了疼痛的原因,而把真正的肌肉、韧带、血管、神经、软骨等软组织上的疾病给忽略了,这是现在风湿腰腿疼误诊误治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运用定时定位病理诊断法发现了很多这样误诊的病例。
椎间盘突出症分真假,假性千万别手术
椎间盘突出不等于椎间盘突出症,而椎间盘突出症要分真假,真性的就是突出来的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或硬滑囊产生麻木症状的,一般彻底治愈需要手术,如果突出来的椎间盘没有压迫神经根或与神经根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就称为假性突出症,不管疼得多厉害,都不用手术,所以在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以前一定要分清真假,否则不该手术的给做了手术,那将会落得花钱受罪还是留下后遗症。
增生的骨刺和突出的椎间盘保护疗法不可消除!
现在,有很多宣传,包括一些外贴或口服的药品,一些注射的药物,还有一些推拿正骨的手法,都称自己能把增生的骨刺溶解掉,把突出来的椎间盘吸收了或推回去,这都是不科学的,现在没有任何药物或疗法有这个作用,之所以这样夸大宣传,就是为了迎合病人“治病除根儿”的心理。
阴天下雨就疼痛难受,医生说“有点儿风湿”,这是不科学的
在门诊上看病的时候,病人经常会说“我这病啊一阴天下雨就难受”,医生往往会说你这病“有点儿风湿”,这种说法不但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还容易导致误诊误治,很多腰腿疼痛都和天气变化有关,都是阴天下雨的时候加重,但不是风湿,风湿是一个全身结缔组织性疾病,包括很多系统的症状,关节疼痛只是它的一个方面。很多老中医说的“有点儿风湿”往往指的是受风着潮的病因,而不是指的西医的风湿病,但病人听起来容易向风湿病那儿想。
类风湿病人千万不要乱用激素和止痛药!
很多类风湿的病人不知道激素和止痛药的副作用,直接吃上了强的松、地赛米松等激素或是吃一些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炎痛昔康等,这些药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但长时间服用就会促使软骨的退化,还有伤胃损肝,致骨坏死等多种副作用。很多类风湿病人本来病情不严重,就是因为乱用这些药物,最后瘫痪在床,我们每年都会治疗很多由于停止激素而产生戒断症状的病人,还有由于乱用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人。
头晕一定要想到颈椎病!
现在头晕的病人很多,病人一头晕首先想到的就是脑血管的问题,许多都到内科做很多检查,如是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内科医生很容易就把头晕理解成脑血管病引起的症状,输了很多活血药,营养脑细胞药也不见好,有的还加重病情,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颈椎的问题,是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往往和颈椎的活动姿势有关,可伴有头痛、头晕,有的还伴失眠健忘,重者可产生恶心等症状。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往往不是增生不是突出,而是生理曲度的改变!
很多医生和病人在看颈椎病的时候,都做一些颈椎的x光片、ct甚至核磁,目的就是看看有没有增生,有没有突出,这种认识和做法在大医院也很普遍,我们发现这些增生和轻度突出往往不会产生症状,而真正产生症状的原因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包括生理曲度的变直或反张,而这一点在临床上诊断的时候容易忽视,从而产生误诊误治。
四、老人预防骨病补钙要注意什么事项
1.宜天然进补,忌依赖保健品
“补品”还是天然的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宜摄入天然的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不宜偏食或过分依赖保健品。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牛奶补钙效果最好,它不仅富含钙,还有丰富的钾、镁离子,以及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等。建议多吃豆制品、大米、花生、鱼类、虾蟹、鸡蛋、红肉、油菜、胡萝卜、青椒、西红柿、西兰花、黄瓜、西芹、苹果、香蕉、猕猴桃、橘子等。需要提醒的是,大量喝骨头汤不会补钙,反而易致钙流失。骨头汤不仅含钙不多,且不利于人体吸收,骨头汤里还含有大量脂肪,长期食用还容易诱发高血脂、高尿酸、肥胖。
此外,要少吃咸菜和腌制品,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还应戒除烟酒嗜好,因为酒精引起的器官损害可抑制钙与维生素D,酒精还有抗成骨细胞的作用,而吸烟则会加速骨质的吸收。
2.宜适度补钙,忌过度补钙
许多老人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其实不然。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健康。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的钙),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若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
3、老人户外运动,忌剧烈运动
有意识地增加户外活动,是防止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运动,调节骨的生长,特别是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并改善肌肉的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几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建议人们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跳舞等。最好在户外,可以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帮助钙的吸收,强化骨质。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患者骨质比较脆弱,运动时要格外小心,不宜进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最该避免的运动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另外,不要做向前弯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动作,否则会增加脊柱的压力。平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走路姿态,不宜弯腰、弓背,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以免加重骨骼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