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肥大怎么办 宫颈肥大的原因_女性在家怎么鉴别宫颈肥大_宫颈肥大是怎么回事
2017-09-12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仇书芹
一、女性在家怎么鉴别宫颈肥大
1、与妊娠有关的各种子宫出血
宫颈肥大症可见阴道流血量多,但无停经史,亦无早孕反应;而与妊娠有关的各种子宫出血,如流产、葡萄胎等,均有停经史,且妊娠试验、B超检查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出血多无规律性,且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子宫无增大或仅稍许增大;子宫肥大症则多发生在育龄及多产妇女,出血多表现为量多而周期正常或缩短,宫颈增大明显,呈鸭卵大甚至鹅卵大。
3、子宫肌瘤
子宫肥大症容易与小的壁间肌瘤或宫腔内粘膜下肌瘤混淆。此症亦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但双合诊可发现子宫质硬或有凹凸不平感。通过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4、子宫腺肌症
亦表现为子宫一致性增大,一般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同时伴有病经或月经紊乱,月经期前子宫较平时略增大,也稍软,月经后则恢复至平时大小。
5、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亦有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
6、白带增多、下腹坠痛
宫颈肥大急性期,患者白带常呈脓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
二、宫颈肥大是怎么回事
1、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2、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
3、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充血、水肿,宫颈腺体和间质发生增生而导致宫颈不同程度的肥大。
4、宫颈腺体粘液潴留:宫颈腺体粘液潴留是引起女性宫颈肥大的原因之一,当女性的宫颈腺体粘液潴留发展严重的时候,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囊肿,使得女性的宫颈变得肥大,造成宫颈肥大不孕。
5、宫腔淤血:由于宫腔淤血会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因而就会导致宫颈肥大。
6、病原体的入侵:导致宫颈肥大的病病原体包括了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患者一旦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这些病毒,宫颈就会受到严重干扰,造成宫颈肥大不孕。
7、先天性影响:宫颈肥大形成的原因包皮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先天性宫颈肥大,也叫做生理性宫颈肥大,这种情况一般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三、宫颈肥大要治疗吗
宫颈肥大多会导致女性不孕的发生,因宫颈肥大导致不孕的病例也不在少数。严重的宫颈肥大可影响分娩。孕妇如果孕期血小板继续下降应当接受治疗,如果保持在一定水平,可观察。但是单纯的宫颈肥大不会影响怀孕,但严重的宫颈肥大,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不育。
宫颈肥大严重的患者,常出现血性白带、性交后出血、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女性的日常生活。而当炎症病灶沿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会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及痛经等不适症状,在排便、性交时会加重。
宫颈肥大虽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患有宫颈肥大若经久不治或治疗不彻底,轻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重者会引发不孕等重症。因此,女性朋友应及早预防宫颈肥大,一旦发现患有宫颈肥大,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治疗。
而对于还没有患宫颈肥大的女性来说,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女性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如果意外怀孕后做人流要避免人流后感染,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女性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要经常换内裤,且内裤宜宽大,不要穿尼龙等非棉制品的内裤。
案例中显示宫颈肥大的原因多由日常生活个人卫生不到位,病原体入侵引起,所以要加强个人卫生非常重要。因此治疗宫颈肥大好的方法就是以预防为主。
四、宫颈肥大的治疗方法
宫颈肥大的治疗之西医药治疗
物理疗法:包括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等,适用于糜烂面大,炎症漫润较深者,一般治疗一次即可治愈。
药物治疗:急性宫颈炎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加灭滴灵治疗。
手术治疗:宫颈息肉者可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腺体囊肿可穿刺放液;宫颈陈旧裂伤及黏膜外翻,可行子宫颈修补术。
宫颈肥大的治疗之食疗方法
对于宫颈肥大的治疗,食疗是很好的。但是并不是说食疗就能彻底的治愈宫颈肥大,而是起到一种调理身体、控制病情的作用。饮食疗法有以下几种:
新蚕砂30克(布包),苡米30克,放瓦锅内加水适量煎服,每天1次,连服5~7天。
扁豆花9克,椿白皮12克,均用纱布包好后,加水200亳升,煎取150毫升,分次饮用一般1周取效。
宫颈肥大的中医药治疗
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如脓,臭秽,阴中灼痛肿胀,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猪苓、土茯苓、赤芍、丹皮、败酱草各15克,栀子、择泻、车前子(包)、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抗宫炎片。
脾肾两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腥味.腰膝酸软,纳呆便搪,小腹坠痛,尿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治法:健脾温肾,化湿止带。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骨脂、乌贼骨各15克,巴戟天、芡实各10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温经白带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