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败血症吃什么好得快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8-11-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慎乐菱

一、治疗败血症的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败血症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保证病人足够的水分及维生素;对于进食量少和有呕吐、腹泻的病人,要由静脉补液,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卫生与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与褥疮形成。

  2.对症治疗败血症

  高热寒战,可用复方氨基比林2ml肌肉注射。体温过高者可考虑亚冬眠疗法,在给予冬眠药物的同时,在头颈、腋部、腹股沟部放置冰袋、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以减轻症状和病人痛苦。痉厥,用鲁米那0.1g肌肉注射。

  有严重毒血症如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时,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可给予短程3~5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15mg。有感染性休克、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应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重症病人可酌情输入新鲜血,亦可输注丙种球蛋白,以改善机体状况。

  3.抗菌治疗败血症

  败血症一经诊断,在未获得病原学结果之前即应根据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以后再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方案。败血症的抗菌治疗可采用两种有效抗菌药物的联合,为了保证适当的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宜静脉给药,剂量要大。

  应选用杀菌剂。疗程宜较长,一般3周以上,或在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7~10d。

二、败血症早期症状

  一、感染中毒症状

  这种情况下的病人,很多都是突然之间发病,病人会发现自己浑身寒冷,甚至打寒颤,之后身体会发高烧,也就是我们以为的“冰火两重天”。而对于一些身体比较薄弱、营养情况不良的人以及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可能就是身体没有发热,但是他们会出现身体温度低于平常的现象。当然,有一些病人也会出现精神很低迷或者感觉情绪很烦躁,甚至脸部发白,呼吸心跳频率很快的现象。

  二、皮肤损伤

  小孩子患病后,会发现身上有皮肤出现瘀点、红点、猩红之类的皮疹,特别出现在脚上、手上、还有就是口腔里面。

  三、胃肠道症状

  患病后,经常会有呕吐、拉肚子、肚子疼,甚至是吐血、拉肚子拉出来是血的现象。

  四、出关节症状

  一些病人会发现手脚等关节疼痛,甚至连走路都觉得难以进行。

  五、肝脾肿大症状

  这种应该说主要是在小孩子身上比较多,家长们可以细心留意。

  六、其他症状

  各种精神恍惚、嗜睡、突然昏迷、少尿等都可能是该疾病导致的。

三、败血症吃什么好得快

  方药一

  犀角粉0.5克(冲服) 生地30克 金银花30克 赤芍12克 黄芩12克 黄柏12克 丹皮12文 连翘15克 栀子9克 黄连6文 蚤休9文 大青叶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热毒炽盛、寒战、高热、神昏、脉洪数者。

  方药二

  茵陈30克 黄芩30克 滑石30克 竹茹15克 藿香15克 银花30克 苡仁30克 白豆蔻10克 地丁30克 栀子15克 龙胆草15克 车前子30克 金钱草30克

  用法

  水煎服,日3次。用于湿热蕴结,恶寒发热,头重身 痛,恶心呕吐。

  方药三

  银花50克,连翘30克,山栀15克,黄芩30克, 蚤休30克,黄连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 大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三次。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1.维持体温稳定

  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2.抗生素的应用

  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用氨基糖式类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度及对肾、听力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

  用氨基糖式类药物

  3.消除局部病灶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保证营养

  供给除经口喂养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

四、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占总数的50%以上,葡萄球菌(金葡+表葡)占20%,革兰阴性杆菌占12%左右。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败血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近年来统计,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8%~26%不等(较多医院不能做厌氧菌检测),以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在机体防御功能显著低下者中还可发生复数菌败血症,即在同一份标本中检测出2种或更多种致病菌,或72h内从数次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出多种致病菌。一般复数菌败血症约占败血症总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