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都存在的误解有哪些
2018-11-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芷卉
一、药物过敏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药物过敏反应也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是某些体质特异的病人用药后发生的有害反应,它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这种反应与用药量的关系不大,在一般人即使用药至中毒量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在药物过敏者,有时即使只是嗅及相关药物的气味也可引起致命的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轻则皮肤瘙痒,重则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过敏反应的出现早晚也有不同,快速者可在用药后数秒内出现,缓慢可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后才发生。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人的特异性过敏体质相关,仅见于少数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病有增多的趋势,其预防要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后,首次发病具有潜伏期,再次发病则可即刻发生。它的发生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反应总得来说都是对人体不利的。药物过敏一般应具有较典型的过敏性症状或体征。属于Ⅰ型过敏者往往有皮疹、皮痒、喷嚏、流涕、哮喘发作,甚至全身水肿,血压下降、休克等。属于Ⅱ型者常有贫血、出血、紫癜等。属于Ⅲ型者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肾脏损害等。属于Ⅳ者常有湿疹、固定的疱疹,周界清楚的皮肤色素沉着等。目前药物过敏的评估和确药物过敏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致敏药物或强烈怀疑的致敏药物,其次是对症治疗。
二、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都存在哪些误解呢
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都存在哪些误解呢?
误解一、中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其实,有些中药也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同样会使人发生过敏反应。近年来,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使用鱼腥草、双黄连、柴胡、牛黄解毒片以及以穿心莲为主要成分的穿琥宁制剂等而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这些情况说明,有些中药也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误解二、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后,停药即可:出现皮疹是人们发生药物过敏后常有的表现。但有些药物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损害人体的多个系统。对于这样的过敏反应,仅仅是停止用药是不够的。
患者还必须密切观察自己全身的变化,并且要多饮水,以促进药物致敏成分从小便中排出,必要时还要为其输液,并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组织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过敏者的病变由一般的药疹演变成致命的剥脱性皮炎,或发生多脏器的损害和死亡。
误解三、以前用过的药物再用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不少人喜欢使用以前用过的药物,因为他们认为,以前用过的药物再用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其实,人们对某种药物使用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来说,人们在第一次使用某种药物时并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为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大多是一种半抗原类物质,它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后,才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人发生过敏。所以,人们对同一种药物使用的次数越多,对这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误解四、用药的剂量小不会发生过敏反应:通常,减少用药剂量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多数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都与用药量无关。有些药物即使用量极少也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有些人在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时就会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有些高敏体质的人甚至闻到青霉素的气味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见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药物过敏的症状有哪些吗
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药疹、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结节红斑型药疹、紫癜型药疹、湿疹样型药疹、痤疮样药疹、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多种类型。它们具有下列一些共同点:①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②多数起病突然,或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④常伴轻重不一的全身性反应,轻者可不明显,重者可头痛、寒战、高热等;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⑥除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预后较差外,余均较好。以下分别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亚型。
(1)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疹 此类药疹比较常见。其皮疹特点是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刺痛、触痛。可伴有风团周围局部水肿。皮疹可作为惟一的症状出现,亦可作为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时的一个症状。
(2)固定性红斑(固定疹)药疹 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占药疹的22%~44%。常见的致病药物为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占首位)、四环素类、解热镇痛药及镇静药,水肿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重者斑上有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一至数片不等,分布不对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好发于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常因摩擦引起糜烂。如复发,通常仍在原处发作,与前一次留下的色素斑完全或部分重叠,且常较前一次扩大、增多。皮损局部可伴瘙痒,皮损广泛者期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消退后常留下紫褐*素斑,多年不退尽,具有诊断价值。少数不带紫色的水肿性红斑,则消退快,且可不留痕迹。个别病例可伴发多形红斑样药疹、荨麻疹样药疹或麻疹样红斑。
(3)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药疹 皮疹发生突然,或可伴寒战、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不适等。皮疹开始为弥漫性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从面颈、躯干、上肢向下肢发展,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分布对称,呈水肿性、鲜红色,压之可退色。以后皮疹增多扩大,相互融合,可累及整个皮肤,酷似猩红热。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而无猩红热的其他表现。皮疹发展至高潮后,红肿渐消,继以大片脱屑,体温正常之后鳞屑即逐渐变薄变细变少,似糠秕状,皮肤恢复正常,全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一般无内脏损害。若皮疹象麻疹,则称玫瑰糠疹形药疹,有时上述两种皮疹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表现。
(4)重症多形红斑药疹 此系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皮肤损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现严重的黏膜损害,有明显糜烂、渗出、疼痛,常伴寒战、高热,亦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及肾脏损害。眼损害可导致失明。罹患该型药疹者儿童多见。
(5)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药疹 其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以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渗液有臭味。粘膜亦可充血、水肿、糜烂等。此类皮疹可在开始时就全身发生,或在上述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是药疹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其严重性仅次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在未用皮质类固醇年代,其病死率很高。由于引起此型药疹的用药剂量较大或疗程较长,故可能在变应性反应基础上合并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本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常在20日左右;病程长,一般至少在一个月。
整个病程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①前驱期:表现为短暂性皮疹,如局限于胸、腹或股部的对称性红斑,自觉瘙痒,或伴发热,此为警告症状,若此时即停药可能避免发病。②发疹期:可缓慢地逐渐从面部向下发展,或开始为急性发作,以后皮疹或快或慢地波及全身。在皮疹发作处于高潮时,全身皮肤鲜红肿胀,面部水肿显著,常有溢液结痂,伴畏寒与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心等内脏损害。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一般在15×109~20×109/L之间。③剥脱期:这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皮疹红肿开始消退,继而呈鱼鳞状至大片形脱屑,鳞屑晨可布满床单,并且反复脱落,持续可达1至数月之久。头发、指(趾)甲亦常同时脱落。④恢复期:鱼鳞状脱屑变或糠秕状,继而逐渐消失,皮肤恢复正常。自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程可以显著缩短,预后亦大大改观。
(6)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临床上比较少见,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起病急,皮疹于2~3日内遍及全身。初为鲜红或紫红色斑。有时起病时呈多形红斑样,以后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大片。严重者黏膜同时累及,可谓体无完肤。斑上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形成很多平行的3~10cm长的皱褶,可以从一处推动到另一处。表皮极细薄,稍擦即破,显示明显的棘层松解现象。全身常伴40℃左右的高热。重者可同时或先后累及胃肠道、肝、肾、心、脑等脏器。病程有一定自限性,皮疹常于2~4周后开始消退。如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某些重要脏器的严重受累,或因处理不当可于2周左右死亡。
四、药物过敏后怎么办呢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2、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3、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4、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1)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氯化钾加入5%~10%葡萄糖液缓慢滴注,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日用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3)输新鲜血液和血浆。
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5)局部治疗: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和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6)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