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弱视的病因 斜弱视是什么
2018-10-30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慎乐菱
一、斜弱视的病因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当人的双眼视轴平行,维持双眼黄斑中心凹注视,才能产生双眼单视觉功能。复视和混淆视均给患者带来极度不适,视中枢就主动抑制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冲动,长期会导致弱视发生,称之为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中心视力、空间定位能力、对比敏感度)损害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据统计,40%~60%儿童因斜视、屈光参差治疗不及时而发展成弱视。开始由于斜视双眼看同一个景物时会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引起的视紊乱现象,斜视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产生冲动被视中枢反馈抑制,久而久之形成了弱视。因长期斜视造成异常视网膜对应,形成旁中心注视。
开始由于斜视双眼看同一个景物时会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引起的视紊乱现象,斜视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产生冲动被视中枢反馈抑制,久而久之形成了弱视。因长期斜视造成异常视网膜对应,形成旁中心注视。
二、斜弱视的临床表现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了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疾病特点:
1.内斜比外斜的弱视发生率高;内斜视发病较早,常发生在双眼单视功能形成之前,所以弱视易发生。外斜视一般发病较晚,斜视眼黄斑抑制较轻,一旦斜视被矫正之后易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较好。但斜视发生得越早,弱视程度越深,如不及时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小。
2.恒定性斜视比间歇性斜视弱视发生率高。
3.斜视是弱视的原因,弱视是结果,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尽早矫正斜视是弱视治愈的关键措施。
4.斜视发生的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的程度越深。一般发生在3岁前的斜视性弱视,不易治愈。
5.单眼斜视易发生弱视,单眼斜视持续时间越长,弱视程度越深。而交替性斜视由于两眼存在交替注视和交替抑制,其抑制是暂时的,故不易形成弱视。
三、斜弱视的治疗方案
1.配戴矫正眼镜
对于伴有内斜视的远视患儿,配镜度数首先从矫正眼位角度考虑,其次才是矫正视力。对于内斜视中调节过强的患儿,可以过矫+1.00D左右。伴有外斜视的远视患儿,配镜度数以达到最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为宜,+3.00D以内者可以不戴镜。对于伴有内斜视的近视患儿,配镜度数以达到最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为宜。对于伴有外斜视的近视患儿,配镜度数应以尽量提高矫正视力的前提下,配足度数或适当过矫。
2.手术治疗
1~3岁内发生的斜视如果在配戴矫正眼镜后仍残留内斜视,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斜视,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健全与完善。3岁以上经过弱视训练或治疗后,视力已恢复正常,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有利于巩固正常视力,并建立并完善双眼视觉功能。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斜视,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在1~1.5周岁内完成手术为宜。新生儿斜视的早期手术,对于建立双眼视觉和防治弱视意义重大。
3.进行相关训练
四、斜弱视的训练方案
(1)遮盖疗
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遮盖疗法治疗弱视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了,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治疗弱视的首选方法,也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方法。遮盖疗法是遮盖视力好的一只眼,强迫视力差的弱视眼看东西,给予弱视眼独立使用的机会,促使弱视眼视力逐渐提高。
1)单眼严格遮盖法: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
2)双眼交替遮盖法: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单眼斜视性弱视。
3)半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上升到0.7以上的患儿。
4)短小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已恢复正常但仍低于健眼者,为巩固疗效,可在做作业或看书时遮盖健眼,平时不遮盖。
(2)后像疗法
是弱视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根据人的视网膜被强光照射后可形成一个后像,产生后像的过程可使眼底黄斑区的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而使视力提高这一原理设计的。作用有两方面:纠正偏心固视、提高视力。中心凹经过后像法刺激,使其机能比周边部处于优势状态,形成强制的恢复机能作用,也由于后像的位置可使其感知视空间的正确方向。对于偏心注视者,可以此作空间注视训练,使生理的注视方向及中心固视再建立起来,进行大脑、手、眼协调空间知觉训练及中心固视训练方法为:自觉后像后,令患者用指示棒指出眼前30cm白色屏上后像位置,并使其向白色屏上十字中心移动,即将自觉的视线进行以中心窝外返回中心凹空间位置的训练,以矫正偏心注视,其后可增大距离,强化效果。有时可一时出现单眼复视,这是新、旧固视点的斗争,直到新固视点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