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内固定后如何锻炼 腰椎管狭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8-02-2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罗靖儿
一、腰椎管狭窄内固定后应积极锻炼有助于康复
梨状肌伸展
仰卧,双臂平伸与肩平,使右足置于左膝外侧并使右膝向左旋转。要求躯干与肩不能离开地板,保持6秒,回到初始位置,再行左侧,每侧重复6~8次。
将右膝盖置于左大腿上(类似跷二郎腿)抱双腿至胸,坚持4~6秒,复原,对侧再重复一次
平腰练习
加强臀肌及腹肌,使腰前屈变平。仰卧屈膝,手臂放松置头侧,可以头部垫薄枕。夹臀并且吸收紧腹肌,腰部平抵地板,保持约5秒,放松,重复三次,逐渐增加到20次。
仰卧椎旁肌拉伸练习单膝抬高
拉伸腰背,髋屈肌及腘绳肌。仰卧屈膝,手臂放松置体侧,夹臀并且内吸紧腹肌。抬单膝尽力越胸向下颌,保持5秒,重复。
双膝抱
拉伸腰背部,腘绳肌,增强腹肌及屈髋肌力量,仰卧屈膝,双手抱双膝尽力向胸,保持5秒,复原,放松数秒,重复三次,逐渐增加到10次。一月后可始于双膝伸直位。
单腿直腿抬高
同样拉伸腰背,腘绳肌,增强腹肌和屈髋肌力量。仰卧屈单膝,另腿伸直,手臂放松置体侧。腰部平抵住地板,收臀收腹,使伸直的腿慢慢抬高,尽力而为,勿屈膝,在慢慢放下,保持腰部平坦。休息数秒后再抬另一条腿,每日三次,渐渐增加到十次。
二、腰椎管狭窄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⑴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⑶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⑷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⑸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⑹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三、腰椎管狭窄会出现以下症状
1. 腰痛,通常出现在畸形最严重的部位,长时间端坐、行走及劳累后加重,卧位休息后可以减轻。如同时合并脊柱节段性不稳定,弯腰、伸腰时疼痛可加重。
2. 根性症状,退行性脊柱侧弯可以对侧弯范围内的腰神经根产生压迫,以凹侧多见,其症状、体征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根压迫无大区别,如下肢的放射性痛、小腿局部麻木无力等。
3. 间歇性跛行,是退行性脊柱侧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退变和侧弯畸形共同导致腰椎椎管狭窄所致。痛的患者进行查体和普通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应说明的是,腰椎的CT、MRI(磁共振)等也是必要的检查,对清楚地了解其病理变化、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尽管腰椎管狭窄累及的范围较小,但仍然要求常规拍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以有助于了解脊柱整体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平衡状况。
四、腰椎管狭窄的基本疗法介绍
目前国内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有很多,治疗都存着者局限。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手法为按揉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
⑵针灸治疗:可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昆仑等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⑶药物治疗: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如芬必得等。中药治宜温通经络、强壮筋骨,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常用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续断等。气虚血亏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腰腿冷痛者加鸡血藤、独活、桂枝、淫羊藿等。
⑷封闭治疗: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一次。
⑸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
⑹手术治疗: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风险。
危害腰椎管和神经根管因为骨性、纤维性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官腔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下肢运动、感觉和肛门膀胱的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传统的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损伤肾为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