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药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饮食禁忌

2018-10-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芷卉

一、哪些灌肠药可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②皮质类固醇常用药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并不认为长期激素维持可防止复发。在急性发作期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及每晚用氢化考的松加于生理盐水中作保留灌肠,在急性发作期应用激素治疗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应持续使用激素则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数不主张长期使用。③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尚属可疑。据Rosenberg等报道硫唑嘌呤在疾病恶化时并无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却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用。④中药治疗腹泻型溃疡性结肠炎可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应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2、外科治疗

  有20%~30%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需急症手术的指征有:①大量、难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结肠伴临近或明确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经几小时而不是数天治疗无效者;③暴发性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亦即经4~5天治疗无改善者;④由于狭窄引致梗阻;⑤怀疑或证实有结肠癌;⑥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恶化,慢性持续性症状,营养不良,虚弱,不能工作,不能参加正常社会活动和性生活;⑦当类固醇激素剂量减少后疾病即恶化,以致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疗;⑧儿童患慢性结肠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时;⑨严重的结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或胆肝疾病等手术可能对其有效果。

  (2)手术选择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有四种手术可供选用。①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②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③控制性回肠造口术;④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

  目前尚无有效的长期预防或治疗的方法,在现有的四类手术中,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不失为较为合理、可供选用的方式。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因此,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此外,还有四大禁忌需要引起注意:

  一、少吃粗纤维食物。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二、 慎吃海鲜。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三、忌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四、不宜吃过多油腻食物。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柔软、清淡、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在急性发作期与爆发型病例,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症状好转后可逐步过渡到流质、无渣或少渣半流质等。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轻度充血、水肿。

  晚期症状: 高热、腹泻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贫血、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及腹膜炎。

  相关症状: 肚子疼 里急后重 体重减轻 低蛋白血症 便血 结肠膨胀 左下腹痛 肠出血 粪便黑色并带有血液

  1、类型

  按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4型。

  (1)初发型:

  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

  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典型的溃结病变,而缓解期检查仅见轻度充血、水肿,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易误为肠易激综合征。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持续型。

  (3)慢性持续型:

  起病后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间可有急性发作。本型病变范围较广,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需行手术治疗。

  (4)急性暴发型:

  国内报道较少,约占溃结的2.6%,国外报道占20%。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严重,高热、腹泻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贫血、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紧急手术,病死率高。

  2、主要症状

  腹泻或便秘,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适。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蛋白质丢失、贫血、体重下降等。

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的理论认为,UC 的发病机制是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中环境因素、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紊乱,诱导产生过激的免疫应答,损伤消化道。其中,环境因素可能在 UC 的发生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 易感基因:

  大量的研究发现UC的发生与易感基因相关。易感基因是一些与某种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基因。易感基因并不会导致某种疾病一定会发生,但患病的风险增高。与易感基因相关的疾病还必须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才会发生和发展。因此,UC虽然与易感基因相关,有遗传倾向,但UC不是遗传性疾病。

  (二) 环境因素:

  同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类似,UC被认为是易感基因、环境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50年内,UC发病率较前明显增加,但基因的变化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UC的发生中,环境因素应该起更重要的作用。

  这类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饮食、药物、人文和地理因素、精神和心理异常、阑尾切除术、胃肠道感染史以及肠道菌群紊乱和肠黏膜屏障的改变,其中吸烟、高膳食纤维饮食、VD、幽门螺旋杆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阑尾切除术是UC的保护因素,胃肠道感染、抗生素、NSAIDS、口服避孕药、高糖和高脂肪饮食、环境污染、紧张和压力是危险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