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流感爆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流感的预防

2018-07-18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朱香寒

一、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是什么

  1、秋冬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天气转凉感冒易发,市民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免疫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是流感高发人群,最好接种疫苗以防流感。

  俗话说“寒从脚生”,气温低时人的血液循环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而容易冷冰冰的,此时不宜再穿露脚面的春秋鞋,应当穿上球鞋等夹层鞋,垫上棉垫,但鞋要宽松,不宜过紧。

  另外,天气突然变冷,胃肠道消化功能也较为薄弱,要注意饮食温度,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体质较弱者要多吃熟食和暖食,不要吃从冰箱刚拿出来的水果和饮品等。

  2、春天气候渐渐转暖,各种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随之生长繁殖,从而引发各种流行性疾病,常见的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麻疹、风疹、病毒性肺炎、水痘等,因此春季来临之季,一定要重视防病保健。

  在春季应该多多锻炼身体以强健体魄,提高新陈代谢,让器官更快的更新,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改善体型,放松神经,缓解疲劳。

二、小儿流感症状

  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

  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日本学者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儿中有的1/4证实为流感病毒引起,高于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数倍,病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衄,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患者往往出现嗜睡,拒食及呼吸暂停,甚至需用人工呼吸器治疗,乙型流感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但较多见鼻,眼部症状体征,以及由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肌痛,主要见于下肢,尤以小腿腓肠肌疼痛为甚,而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昏,疲乏等则较轻,丙型流感大多表现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三、流感的类型有什么

  1.单纯型流感

  单纯型流感的患者经常是突然之间起病,患者有明显的畏寒高热表现,这种流感患者体温可达39到40℃,同时多会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等的流感全身症状,而且还会有咽喉痛、干咳,以及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等临床症状。单纯性流感的患者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患者多在感冒发病的第三、四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以上症状都有好转,但是咳嗽、体力恢复则是还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单纯型流感轻症的症状与普通的感冒很相似,症状轻微一些,一般两到三天皆可恢复正常。

  2.肺炎型流感

  这种流感实质上就是患者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一般在老年人、儿童以及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中多发。肺炎型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患者如果做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那么就是属于这一型的流感。

  3.中毒型流感

  这种类型的流感通常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严重的临床症状,这类流感患者的病死率极高。

  4.胃肠型流感

  这种类型的流感患者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热外,还会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的临床发病特点,这种胃肠型流感儿童患者多于成人患者。一般病程两到三天就可以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

  ①儿童流感的症状表现:发热、咳嗽、流涕、鼻塞以及咽痛、头痛,少部分流感患儿会出现肌痛、呕吐和腹泻。婴幼儿可出现高热惊厥的症状;②老年人流感的症状表现:老年人因为自身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数较为严重,病情进展很快,发生肺炎率要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等临床症状;③妊娠妇女流感的症状表现:患者除了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的症状表现:该类患者发病后会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极高。

四、预防流感的生活方法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前往流行地的游客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