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的炭疽病有什么特点 草莓苗的炭疽病怎么防治
2018-07-1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马寄灵
一、草莓炭疽病有哪些危害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二、草莓炭疽病有哪些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侵染所致,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fragariae。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三、草莓炭疽病有哪些规律
炭疽病是草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在结果期很少发生,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遇上高温高湿天气,炭疽病会成为育苗田毁灭性病害,给培育优质壮苗带来严重影响。
致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疽菌。病菌随被害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老残叶多、植株徒长、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发病。
草莓炭疽病属于高温病虫害,在我地红颊、章姬草莓品种最易敏感,危害一般为6-10月,以7-9月危害最盛。据近期对各地苗地的调查,炭疽病原菌已开始侵染子苗匍匐茎,危害率达0.3%左右,严重的达1%,比常年提早10天左右,预测在6月底7月初该病将进入危害高峰,一直会持续到9月下旬。
四、草莓炭疽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1.清沟排水,防旱抗旱
进入梅雨,阴雨频繁,也易发生洪涝,要注意园地清沟排水,全面做到园地内畦中不积水,雨后沟干;旱季及时灌水抗旱,苗地在傍晚或夜间灌“跑马”水,水不能满到畦面,以畦沟2/3为好。
2.整理植株,清理病源
植株保留三叶一心,多余的老叶、病叶、病茎以及病株及时拨除,带出园地及时烧毁,绝不能丢弃在田头地角,更不能丢弃在水沟中,以减少病源传播。
3.控制密度,除去母苗
田间子苗繁育至3万株左右时,在保证出苗(5万株/亩)的基础上,及时拨除繁苗母株,防止苗田秧苗过密,影响苗田的通风透光。
4.控制苗势,促进老熟
红颊和章姬草莓对炭疽病敏感,7月以后是发病高峰,建议使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秧苗长势,促使秧苗矮壮老熟,增强植株本身抗病能力。药剂可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水分散粒剂 30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 50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液等,抑苗防病“两得”,根据各药剂控苗时间,可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