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治疗 引发的原因是什么
2018-07-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罗亦瑶
一、肛周脓肿手术后伤口不愈合处理方法
对于伤口部位一定注意引流,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每次换药时都要清理干净,引流纱布要放置在创口的最深处,并且填充纱布的量要适宜,填充太多会引起患者创口的疼痛,还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填充太少会使创口深处的防液无法引流,造成引流液的堆积,增加细菌的感染机会。当新的肉芽组织长出后,护理人员在换药时要注意进行保护,避免因摩擦而导致肉芽组织被破坏,可以用油性纱布对其进行覆盖,保证伤口愈合的质量。
对于继发炎症感染患者,一般轻度患者术后3~5天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静脉滴注替硝唑、头孢类抗生素等;如果伤口感染出现了组织坏死,需要及时清创,清理疮面组织坏死,同时坚持换药,先用0.5%碘伏清洗伤口周围和伤口,再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伤口,外层覆盖干纱布,每日换药1~2次。
对于一些肉芽组织不良伤口及时清理不良肉芽组织,清理后常规换药,直到伤口愈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因此诱发的伤口不愈合可以采用收口 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产品换药,注意做好护理,坚持换药多可痊愈。
二、肛周脓肿手术后伤口不愈合原因
术后切口阴历不通畅:脓肿术后的愈合关键就是引流,脓肿术后切口里面的分泌物不能充分得以引流,或局部引流不畅造成肉芽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液化,这些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出现继发感染形成组织坏死:由于人体肛门特殊的解剖和生理,提高了术后创面感染机率,以及换药不当棉球或线头残留创面内,也可诱发感染,同时某些特异性感染因素使得愈合时间延长。
机械刺激:术后及换药时包扎过紧或术后局部血肿等使局部循环障碍,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手术吋皮桥设计不到位,创面过大,过小,清创时过多或不全清除病灶,术后便秘扩张肛管皮肤,再损伤已经开始愈合的创面,术后腹泻、过早及频繁活动也可刺激创面影响愈合。
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局由于创面肉芽过度生长,形成水肿肉芽,有时高出皮肤表面,是不正常肉芽组织,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影响创面愈合。
假愈合:是指脓肿切口过深且窄小,出现伤口桥型愈合,相当于切口引流不畅。
全身性的因素:机体体质虚弱抵抗力弱,或患有慢性全身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肝脏疾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疾病等,多伴有低蛋白血症,机体低蛋白使胶原蛋白和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减少,是肉芽组织缓慢生长或不正常生长,影响创面愈合。均能影响切口愈合。
三、肛周脓肿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没有太多选择,治愈的方法只有手术,且越早越好。在无条件或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炎表浅的脓肿可选择口服抗生素,一般用广谱抗生素。对范围相对大的脓肿需联合用药,甲硝唑、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2)外用药涂金黄膏、活血止痛散、四黄膏、玉露膏等。
(3)中药内服明·薛已校注的《外科精要》中提出初起予以消散,成脓期予以托毒的治疗理念。可以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手术治疗
(1)抽脓减压局部消毒,用20ml注射器从脓肿最薄弱处刺入脓腔,抽取脓液,边抽边上下移动针头,直至无脓可抽。
本方法可以暂时减轻脓腔张力,缓解疼痛,适用于临时应急处理,但不能代替手术。如果病情发展快,如坏死性筋膜炎等,就不能用,以免耽误病情。
(2)切开排脓在局部麻醉下,从脓腔中间部位,切开小口排脓,术后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并放置油纱条引流。
属于暂时性应急处理,或是二次手术疗法的第一次手术。可排出脓液,迅速减轻症状,但不能代替根治术,一般约需3个月左右,待瘘管形成,内口明确,再行根治术。
(3)根治术①低位脓肿-直接切开。②马蹄脓肿-切开加旷置。③高位脓肿-挂线术。④高位脓肿-等压引流术。由于切割挂线依然切断了肛直环,痛苦大,创口深。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可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手术治疗,术中采取半切割挂线,并放置引流管,可不切断肛直环而使脓腔愈合。
四、肛周脓肿怎样鉴别诊断的
会阴筋膜下脓肿应注意与坏死性筋膜炎鉴别。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但死亡率非常高的、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是一种由于感染造成皮下血管的栓塞导致坏死,同时影响了局部的抵抗能力而使感染加重造成恶性循环,使感染和坏死沿筋膜迅速蔓延而造成软组织的大范围、快速坏死的严重病症,如不能及时诊断和妥善处理,可引起毒血症、败血症和感染中毒性休克。
患者起病急,均有发热,白细胞数显著增高,肛周及会阴部可见片状黑色病变,皮下可触及捻发音,严重者大片皮肤及筋膜进行性坏死,波及阴囊、大阴唇,有的到达直肠下段、下腹部、后腰部,面积广,蔓延速度快。一些病例还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毒血症、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尿崩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