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肌肉骨骼疼痛怎么治 全身酸痛怎么治疗

2018-05-0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雅绿

一、肌肉骨骼疼痛症状与预防

  手部麻木或灼热握力减小关节肿胀或僵硬腕部、前臂、肘部、颈部或背部疼痛或不适肩部、颈部或背部行为受阻眼睛干涩、发痒或眼痛。

  腱炎 – 腱发炎高尔夫肘– 肘内部疼痛肩痛 – 肩部软组织受伤胸出口综合症 – 通过颈部到手臂或腋下的神经痛腕关节并发症 – 包括小指和无名指的手部软弱或疼痛网球肘 - 肘部外侧疼痛

  预防方法

  1.在电脑前保持颈、肩、肘、手腕、背和腿的正确姿势

  2.规律性的伸展和放松,每一个小时至少保证一小会儿的休息来预防RSIs的发生

  3.保持鼠标和键盘在同一水平面

  4.避免紧握鼠标,过大使用力

  5.使用合适的人机工程学方法,使用鼠标或打字时不要将手腕搁在桌边,放在手腕垫上或扶手上

  6.坐直。确保椅子能够立位支撑你的脊柱。

  7.有规律的进行心血管的运动8.始终保持良好的姿势

二、全身骨头和肌肉痛怎么回事

  肌肉酸痛分为两种:

  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

  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 我们常说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种,即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与拉伤是有明显区别的。实际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积极的生理表现。人们往往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运动量偏大或新的运动项目等)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而这些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当再次进行同样的运动时肌肉酸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或不产生。而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就不同了,肌肉或韧带拉伤会造成骨骼肌大面积的病理性改变,如细胞变性、细胞坏死等等,不仅影响继续运动或训练,还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 拉伤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鉴别 肌肉和韧带拉伤,会因一个损伤性动作而突然出现,而肌肉酸痛则是逐渐加重的。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二者: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而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会使疼痛加重。 总之,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韧带)的损伤性质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过休息、牵拉、按摩等得到缓解。而肌肉(或韧带)损伤,就必须用医学手段解决了。

三、怎么缓解肌肉酸痛

  1.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2.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3.抖动双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4.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5.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

  热敷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

  怎样避免运动后腰酸腿痛 热身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 循序渐进 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 避免离心性收缩 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 避免陌生运动 中老年人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 避免过度运动 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放松运动 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 规律性运动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四、慢性骨骼肌肉疼痛的治疗

  传统药物治疗

  NSAIDs 类药物是骨科医生最常使用的止痛药物。NSAIDs 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有止痛,抗炎,退热及 COX 抑制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有类似的止痛剂及退热作用,但没有抗炎作用。

  尽管这类药物对急性的疼痛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差。NSAIDs 和阿司匹林止痛效果和其减少炎症因子的机制有关。外周神经的 C 型纤维痛觉感受器对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敏感,这些物质的产生可以被 NSAIDs 的 COX 抑制作用阻断。但是,在某些慢性疼痛状况中,这些外周炎症介质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因此 NSAIDs 药物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在一项关于腰痛患者使用 NSAIDs 的 meta 分析中发现,NSAIDs 药物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无明显的效果。但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则有所不同,美国 AAOS 关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指南中也推荐这类患者可以使用选择性、非选择性、经典的 NSAIDs 类药物。依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和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使用 NSAIDs 药物可以获得较安慰剂组更好的止痛效果。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 NSAIDs 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观点不一,但是目前仍有较多患者在就诊时被开具这类处方,或者是自行购买类似药物治疗。这类药物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出现较大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等。近期的研究结果则特别强调了部分 NSAIDs 药物潜在心血管风险。COX-2 选择性抑制剂可以减少胃肠道副反应,但其对心血管,肾功能,脑血管等的影响目前仍不明确。

  *类

  *在止痛方面的应用已经超过了 2 个世纪。现有的研究证据提示*可以作用于外周,脊髓,脊髓上等疼痛各个环节。*和*类似物在外周可以抑制 C 型纤维的突触前信号传导。在脊髓及脊髓上水平,*可以减少中枢结构内疼痛感知和信号传导的兴奋强度。

  *类药物对急性疼痛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对慢性疼痛的效果较差。尽管现有研究证据提示调节*类受体可以降低疼痛,但大部分研究证据均提示长期使用*类药物对疼痛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可能是*类药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药物耐受。有回顾性文献报道发现,使用*类药物治疗非癌性疼痛,其*类药物成瘾性可超过 50%;*类药物的副反应(便秘,恶心,消化不良,头痛,欣快感,意识混乱,困倦,昏睡,尿储留等)和其使用的时间长短显著相关。

  *贴片和口服*类速释药物对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较差。在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超过 6 个月后,其药物效果显著下降。长期使用*类药物在临床中并不推荐,因其较高的药物耐受,成瘾及较大的副反应。但对顽固性的慢性疼痛则可考虑使用上述药物。

  抗痉挛药

  抗痉挛类药物可以使高反应性神经元反应性呈持续衰减。慢性疼痛可能是脊髓背侧角上疼痛传导和调节的神经元高反应性的一个结果,通过抗痉挛药物如γ氨基丁酸类抑制剂、钠通道组织剂等的持续衰减和其他相关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弱神经源性疼痛。近期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一项 meta 分析发现,在治疗神经源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损伤及其他神经疾病方面,加巴贲丁较安慰剂组可以降低慢性疼痛程度达 50% 以上。加巴贲丁和普瑞巴林是目前治疗慢性骨骼肌肉疼痛(背痛,神经痛)的一线药物。类似的,其他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发现,卡马西平等可以减少三叉神经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引发的慢性肌肉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