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后应吃些什么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才好呢
2018-05-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雅绿
一、手足口病后应吃什么食物好
宜进食清热解毒的汤羹粥汁如果在发疹的初期,有发烧的情况,应给予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马蹄则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减轻发热时期聚集于膀胱的毒素,还可以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如果高烧退后,患儿出现了饥饿感,可给予胡萝卜柠檬奶昔,既补充营养又增加热量,促进康复。同样作用的汤羹还有蛋花汤、菊花胡萝卜汤、豆浆、山楂乌梅羹、绿豆粥、百合粥、萝卜粥、青衣饮、葡提汁、樱桃汁、蓝莓汁、山楂汁、草莓汁、西瓜汁、梨汁、猕猴桃汁、萝卜汁、荸荠汁等等。
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二、怎么预防儿童手足口病的呢
手足口病目前虽然没有疫苗预防,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在此,儿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7至10天就能治愈,督促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忌食生冷食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同时,呼吁幼儿园、小学等预防手足口病的重点单位,应加强晨检,尽早发现患病儿童,搞好园(校)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加强课室、宿舍及午休室通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家长和幼教老师必须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同时,提醒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吮手指,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洁的食物,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如果家里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只要注意休息,对症治疗、护理,一般都能很快恢复健康,不留后遗症。病程约一周,最长10天。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并且该病病发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到其他病毒和细菌,所以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三、手足口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1、传播快,控制难度大。因为手足口病主要爆发在两周岁内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多在托儿所,相对集中。再加上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的流行性的爆发。
2、威胁生命,患儿偏小。近年来也出现过少数患儿,主要是两周岁以下的婴儿。也会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婴儿免疫力不强,往往就会危害到生命。特别是EV71感染的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3、主要并发症。溃疡,由于婴幼儿手,足,口,肛周等部位的皮肤粘膜比较薄嫩,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溃疡,长久的溃疡愈合起来困难。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比如感染心肌,引发心肌炎:感染脑或者脑膜,导致脑炎或者脑膜炎:感染肺,引起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加上感染导致的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害到生命。
4、其他。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普通的病例和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是一样的,损害、危害不是太严重。但对于重症的病例,因为会损伤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所以比较严重。而且手足口病发病比较凶险,对儿童危害比较大,一般遇到手足口病,最好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