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麻醉恢复要注意什么 术后麻醉的恢复过程
2018-05-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王雅绿
一、术后麻醉恢复要注意什么
目前临床麻醉中都是同时或先后使用几种不同的麻醉药物或技术来获得全身麻醉状态。这种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达到镇痛、遗忘、肌松、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麻醉方法,称之为平衡麻醉。平衡麻醉强调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每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而且还可减少各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这种方法在提高麻醉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方面都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麻醉理念。
(一)术中出血较多者,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凝血机制异常者,可在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确诊为出血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二)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法律时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医源*叉感染;若切口已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控制,如勤换敷料、局部理疗、有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或置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三)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块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
二、术后麻醉的恢复过程
第一,麻醉剂清醒后。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当麻醉剂过去以后,患者清醒了,就开始疼痛。此时需要医生全面的观察判断原因。如果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均无异常时,一般考虑为切口疼痛。此时应该,注射镇痛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果疼痛剧烈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增大药量。
第二,术后2至3日内。此时病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因为咳痰震动而引起的切口疼痛,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自动排痰。并且给予协助,叩击胸背部,给予加温加湿机雾化吸入,有效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第三,术后3至4日内。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加,此时切口的疼痛已经逐渐减轻。这时已经不需要使用镇痛剂,可以帮助病人下床活动,或者给予半卧位,使肠蠕动恢复,促进排气,减轻疼痛。
第四,术后4日内。此时应该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切口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引起切口疼痛,应该对症治疗,千万不可以盲目的使用治疗方法,以免加重病情。等到病症治愈后,疼痛就会立马消失。
三、麻醉的具体办法
(1)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由麻醉机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应用最早的麻醉方法,*是广为知晓的吸入麻醉剂,但是由于其不稳定和易燃易爆等特性,现代手术室内多需要电刀等设备,由此*可能导致爆炸,现在临床已弃用。吸入麻醉已经发展成为实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根据呼吸气体与空气接触方式、重复吸入程度以及有无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吸入麻醉可以分为开放法、半开放法、半紧闭法及紧闭法四种。按照新鲜气流量的大小分为低流量麻醉、最低流量麻醉和紧闭回路麻醉。
(2)吸入全麻的实施①麻醉前处理主要包括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准备,麻醉前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及相应设备的准备和检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药。此外还应根据吸入麻醉诱导本身特点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及呼吸道上的准备。②诱导分为浓度递增慢诱导法和高浓度快诱导法。单纯的吸入麻醉诱导适用于不宜用静脉麻醉及不易保持静脉开放的小儿、困难气道和喉罩插管等,对嗜酒者、体格强壮者不宜采用。慢诱导法是用左手将面罩固定于患者的口鼻部,右手轻握气囊,吸氧去氮后打开挥发罐开始予以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药。麻醉药的选择以氟烷为最佳,也可选用其他吸入性麻醉药。如果需要可以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气导管,以维持呼吸道通常,同时检测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如果反应消失,可通知手术医生准备手术。麻醉开始后静脉扩张,应尽可能早的建立静脉通道。这种浓度递增的慢诱导方法可以使麻醉诱导较平稳,但诱导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兴奋期出现意外的可能,患者也容易产生不配合的情况。
四、术后麻醉的长期危害
小孩子和大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局麻时人们是清醒的,看到手术局面以及感触到体内脏器的牵扯感,大人还能够忍受、自我的化解,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些感触加上脱离爸爸妈妈的恐惧感,有可能会留下心理的伤口,而全身麻醉时没有此忧虑,孩子们会感受“睡了一觉”,醒来又见到爸爸妈妈了。除了儿科住院手术外,当前也有一些门诊手术,如有些口腔手术,妇儿医疗中心也都主张家长为孩子挑选全麻。
其实麻醉的危险不仅仅是死亡,详细的可分为三类,一是“浅麻醉”,会形成高度的应激反响,即患者会感到疼痛;二是“睡觉不妥的麻醉”,形成患者术中知晓,在手术中有感受,如感受到体内脏器被拉扯;三是“太深麻醉”,形成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增高。
也即是说,麻醉药的剂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让患者既无痛又舒服的安全,这就提出了“准确麻醉”的需求,也即是说,要有清晰的麻醉深度,依据手术需求准确的把握和调整麻醉深浅,能在术后让患者们及时醒来,而不是出现呕吐等等的不良反响。
仅凭着经历了难以保障麻醉质量的稳定性,而和以往仅靠血压、心率等等直接指标监控的麻醉方法比较,通过对患者的脑电信号的监控来施行,并配以对患者的睡觉深度、肌松程度和镇痛的效果的测算,麻醉会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