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痢疾和伤寒的区别是什么 伤寒有哪些饮食禁忌

2018-05-2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蒋紫翠

一、痢疾和伤寒有哪些区别呢

  痢疾是很多病人的困扰,病人对于痢疾的了解不多,其实伤寒也是很多朋友都会遇到的疾病。那么,伤寒和痢疾的区别是什么?

  痢疾的病人是可能出现伤寒的症状的,病人应该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合理的治疗。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

  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痢疾辨证要点:

  1、辨久暴,察虚实主次

  暴痢发病急,病程短,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暂时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时轻时重,病程长,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常为虚中夹实。

  2、辨寒热偏重

  大便排出脓血,色鲜红,甚则紫黑,稠厚腥臭,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口渴,口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大便排出赤白清稀,白多赤少,腹痛喜按,里急后重不明显,面白肢冷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属寒。

  3、 辨伤气、伤血

  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

  痢疾的病人是可能出现伤寒的症状的,病人可以参考上述的介绍,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尽早采取治疗。

二、伤寒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三、伤寒有哪些检查诊断

  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是诊断的依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2)骨髓培养骨髓培养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

  (3)粪便培养潜伏期即可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4)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5)玫瑰疹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四、伤寒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饮食适宜:1、宜食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食物。2、宜食高热能的食物。3、宜食适量脂肪。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牛奶。属于优质蛋白蛋、鱼、鸡、虾及牛、羊肉、猪肉、肝等。亦可加适当的豆制品。

  西红柿。生吃或者炒熟吃都是可以的。必要时可服维生素片剂。

  乌梅。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乌梅5~6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

  饮食禁忌:1、忌食坚硬食品。2、忌食粗纤维、胀气食物。3、忌食辛辣热性刺激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炸排骨。对肠壁可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重,有引起肠穿孔的可能。再之,这些食物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时间过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应忌食。炸大块鱼肉、炸馍头干及各种煎、炸、烤肉类都要忌食。

  芹菜。纤维粗,不易消化,易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韭菜、芥菜、大头菜等也要避免。

  辣椒。可刺激神经兴奋,致血管收缩,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病情。咖喱、韭菜、羊肉、浓茶、酒及各种咖啡饮料等都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