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是怎么治好的 非典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2018-10-0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周翠容
一、什么方法可以治好非典
SARS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SARS的治疗仍以对症支持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尚缺乏针对病因SARS-CoV的特异性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早期给予鼻导管吸氧,维持稳定的动脉血氧饱和度>93%.对发热、咳嗽等症状予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主要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明显呼吸困难、休克、ARDS等患者。可使用40-240mg/d甲基泼尼松龙,具体剂量根据病情调整。长期大剂量激素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很多SARS病人因为大量用激素,命保住了,却在数年后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的副作用。
呼吸支持治疗
对重症SAR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管或面罩吸氧、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对SARS无明显治疗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抗细菌治疗:早期可做经验性用药。明确诊断后,若无细菌感染则不用,若继发了细菌感染,则应根据病原选择有效抗生素。
二、非典有哪些临床症状
非典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发烧、咳嗽、腹泻、恶心与呕吐、关节疼痛、畏寒、肌肉酸痛、乏力、干咳、胸闷、呼吸异常、头痛
1、潜伏期
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
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
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在早期,使用退热药可有效;进入进展期,通常难以用退热药控制高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对热型造成干扰。
(2)呼吸系统症状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少部分患者出现咽痛。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胸闷,严重者渐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甚至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多见于发病6~12天以后。
(3)其他方面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
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三、非典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一般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若淋巴细胞计数<0.9×109/L,对诊断的提示意义较大;若淋巴细胞计数介于(0.9~1.2)×109/L,对诊断的提示仅为可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2、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常于发病早期即见CD4+、CD8+细胞计数降低,二者比值正常或降低。
胸部影像检查
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常为多发或/和双侧改变,并于发病过程中呈进展趋势,部分病例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当肺部病变处于早期阶段,阴影小或淡薄,或其位置与心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时,X线胸片可能难以发现。故如果早期X线胸片阴性,尚需第1~2天动态复查。若有条件,可安排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病变或与心影和/或大血管影重合的病变。
必须定期进行胸部X线影像学复查,以观察肺部病变的动脉变化情况。
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1、SARS-CoV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发病10天后采用IFA,在患者血清内可以检测到SARS-CoV的特异性抗体(若采用ELISA,则在发病21天后)。从进展期到恢复期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首份血清标本需尽早采集。
2、SARS-CoV RNA检测
准确的SARS-CoV RNA检测具有早期诊断意义。采用RT-PCR方法,在排除污染及技术问题的情况下,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粪便等人体标本中检出SARS-CoV的 RNA,尤其是多次、多种标本和多种试剂盒检测SARS-CoV RNA阳性,对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支持意义。
3、其他早期诊断方法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鼻咽或气道脱落细胞中SARS-CoV特异性结构蛋白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非典的传染源是什么
(一)传染源
现有资料表明,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时的传染性较强。退热后传染性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同等传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几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但有的患者却未传播一人。老年人以及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不但较其他人容易感染SARS,而且感染后更容易成为超级传播者。造成超级传播的机制还不清楚,但肯定与所接触的人群对该病缺乏起码的认识以及防护不当有关。其中有一些超级传播者由于症状不典型难以识别,当二代病例发生后才被回顾诊断。影响超级传播的其他因素还取决于患者和易感者的接触程度和频次、个人免疫功能以及个人防护情况等。超级传播者的病原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感染以显性感染为主,存在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并可能有隐性感染者,但较少见。尚未发现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性。一般认为,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已有本病的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的报道,并在果子狸、山猪、兔、猫、鸟=蛇、獾等多种动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或血清学检测获得阳性结果。有人检测发现,从果子狸分离的病毒与SARS-CoV的基因序列高度符合,因此推测本病最初可能来源于动物。但上述研究还不能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解释2002年11月后我国华南疫情初起时的疫源地多发的现象。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SARS经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被高度怀疑为严重流行疫区的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的传播途径之一,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易感者可以在未与SARS患者见面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吸入了悬浮在空气中含有 SARS-CoV的气溶胶所感染。通过手接触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经口、鼻、眼黏膜侵入机体而实现的传播。目前尚不能排除经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尚无经过血液途、性途径和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证据,但在预防中均不可以掉以轻心。
影响传播的因素很多,其中接触密切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治疗或护 理、探视患者;与虱共同生活;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等。在医院抢救和护理危重患者、吸痰、气管插管以及咽拭子取样时,很容易发生医院内传播,应格外警惕。医院病房环境通风不良、患者病情危重、医蔌探访人员个人防护不当使感染危险性增加。另外如飞机、电梯等相对密闭、不通风的环境都是可能发生传播的场所。改善通风条件,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扩护措施,会使传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蝉螂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SARS-C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