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脑梗塞病例讨论的案例标准是什么 脑梗塞的症状有哪些

2018-07-05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钱念真

一、脑梗塞病例讨论有什么标准

  脑梗塞病例分析讨论案例

  【 一般资料】 患者马XX,男性,92岁,浙江省人。

  【 主因】 摔伤致左髋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1天入院。患者于1天前不慎摔伤,当即感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诉左足无麻木等不适,随后左髋部肿胀,疼痛持续加重,休息时疼痛无明显好转,活动时加重。当时无昏迷史,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伤后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今来我院就诊,门诊拍片及CT后拟“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门诊拟以上诊断收入我科治疗。入院后,神志清,胃纳可,二便未解。

  【 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一直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家属诉曾于3年前在医院检查发现有脑梗塞病史具体治疗不详。

  【 体检】 T:36.3℃P:8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神清,双上肢活动正常,胸腹部无明显压痛,肺部听诊无明显干湿罗音,腰背部无明显压痛,叩痛阴性,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左髋部中度肿胀,左下肢外旋畸形,短缩约2厘米,左髋部有明显压痛,左下肢纵向叩痛阳性,左足背动脉搏动好,肢端血供及皮肤感觉正常,左足趾活动正常,神经系统阴性。

  【 辅助检查】 CR及CT片示:CR及CT片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断端见分离、移位。

  【 鉴别诊断】 根据以上病史,受伤史明确及辅助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为:1: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A23型)2:高血压病3:脑梗塞

二、脑梗塞有什么典型症状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三、脑梗塞的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1、CT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MRI检查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脑梗塞的一般治疗方式有哪些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防治压疮,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2、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 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 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3)利尿性脱水剂 如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可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调节,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作用,但一般不常规使用。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中分子量的胶体在产生胶体渗透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一般不常规使用。

  3、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溶栓治疗可采用链激酶、尿激酶。抗凝剂可使用肝素、双香豆素,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1)超早期溶栓治疗 可能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①药物溶栓 常用尿激酶(UK):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推荐用链激酶(SK)静脉溶栓,因易引起出血。②动脉溶栓疗法 作为卒中紧急治疗,可在DSA直视下进行超选择介入动脉溶栓。尿激酶动脉溶栓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能对出现症状3~6/h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者有益。

  (2)脑保护治疗 在缺血瀑布启动前用药,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包括自由基清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盐、维生素E和维生素C、21-氨基类固醇等),以及*受体阻断药纳洛酮、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药和镁离子等。

  (3)抗凝治疗 为防止血栓扩展、进展性卒中、溶栓治疗后再闭塞等可以短期应用。常用药物包括肝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治疗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须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药,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