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的部位 肛周脓肿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2018-09-26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王宛筠
一、肛周脓肿会出现在什么部位
肛周脓肿是属于肛门周围的急性炎症感染,建议有肛周脓肿的患者尽早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擦治疗,已经化脓的肛周脓肿,需要及时切开引流。
肛周脓肿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会非常剧烈,且逐渐加重,很多患者说会吃不下,睡不着。脓肿自行溃破后,疼痛暂时有所缓解。
低位脓肿出现剧烈肛门疼痛,且这种疼痛持续不减。直肠周围脓肿(高位)就不一定会疼痛。因为直肠周围属于盆腔,这里分布的植物神经对普通刺激不敏感,最主要表现是局部坠胀和便意感。
肛周脓肿的另一症状是发热,最高可超过40℃。一般来说,脓腔越大越深,发热的概率就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不畅、纳差、失眠。
本病属于肠道内细菌感染,“肠道菌”是源头,是致病的要素。“肛窦”是感染的入口,也是脓肿和成瘘后的内口。“肛腺”是感染的途径,它先发生感染,然后蔓延。“肛周间隙”是最终的发病部位。肠道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二、肛周脓肿常见病因会是什么
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种疾病都可引起感染,造成肛周脓肿。
①因肛裂、痔、肛窦炎、肛门周围皮肤毛囊汗腺炎及肛门周围皮肤病等感染,可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②还有某些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结核病、溃疡性大肠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营养不良等,使身体虚弱,抵抗力减低,而诱发肛门周围脓肿。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主要有:
①内痔插枯痔钉或注射疗法,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
②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
③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
④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形成脓肿。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4、性激素分泌因素:肛周脓肿与皮脂腺一样,人体的肛腺发育与功能主要受性激素的调节。性激素的水平直接影响肛腺的增生和萎缩,而性激素中又以雄激素的影响最大。因此,性激素的高低和肛旁脓肿发病率密切相关。
5、其它因素:如枪、刀伤,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恶变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三、预防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
其实,肛周脓肿的预防,人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其次是在饮食上引起重视,合理的饮食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再加上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这样人们就很难患上肛周脓肿。
积极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久坐久站的人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易发生障碍,降低了局部的抗病能力,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久坐之人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加肛门部的抗病能力。
合理饮食:饮食不可过分精细,不食刺激性强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大便的排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每日便后洗洁局部的习惯,防止感染。
健康排便:无论排便秘结与否,腹泻频作,均可导致肛隐窝炎,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大便秘结时,贮于直肠内的粪便易堵塞肛隐窝,引起肛隐窝炎,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同时,大便干结,擦伤肛管皮肤或肛隐窝,也会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而腹泻日久,可使稀便进入肛隐窝,刺激肛隐窝发炎,从而诱发感染。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对肠结核、克隆氏并溃疡性大肠炎等全身疾病要积极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可采用坐寓药栓纳肛、口服抗生素或中医中药疗法,防治炎症深入,甚至化脓而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四、肛周脓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1、肛门视诊用两手拇指轻轻分开病人的臀部,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瘘口、脓肿、肛裂等。
2、直肠指诊又称肛指检查。检查者右手戴上手套或右食指戴上指套,涂润滑油,用右手食指前端放在肛门口,待病人适应后再轻轻插入肛门口,先试验肛门括约肌的松紧度,然后对肛管直肠四周依次进行检查,应注意肠壁周围有无触痛、肿块、波动、狭窄等。在直肠前壁,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手指抽出时,观察手套上有无血液、粘液。
3、肛肠镜检查肛镜涂润滑油,缓慢插入肛门,抽出芯子,对好灯光,由深至浅观察直肠粘膜颜色,直肠瓣、有无溃疡、息肉、肿瘤、异物等,将肛镜慢慢往外退出,边退边观察直肠和齿线附近有无病变,如瘘的内口、痔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