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的症状

2016-06-07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苏碧菡

一、腹泻的原因

   

  1.急性腹泻

  (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生冷食物喜食生冷食物,常饮冰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食物滞留消化不良,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二、腹泻的食疗方法

   

  腹泻虽不是什么重病,但是常让人感到极度困扰,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慢性腹泻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2个月以上的腹泻。因为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好多种,但是大多数都是因为体内的细菌感染造成的,而且如果不能马上引起重视,将会发生脱水、肛裂等症状。腹泻严重的患者有必要求助于医生,但一般的腹泻患者可以通过家庭服药并配合饮食调理的方法来进行。

  (一)慢性腹泻饮食疗法

  1.低脂少渣饮食:每天脂肪40g左右,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腹泻。故植物油也应限制,并注意烹调方法,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使腹泻加重,当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腹泻,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2.高蛋白高热能: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为改善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给蛋白质lOOg/d左右,热能10.46~12,55MJ(2500~3000kcal)。

  3.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二)急性腹泻饮食疗法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饮食禁忌: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首先要注意食物要容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不要吃过酸、过辣、调味品过重的食品 。要尽量限制食物维素,如韭菜、芹菜、萝卜等食品应尽量少吃。有些病人病程较长,可根据病情,注意增加适当营养。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质膳食,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食品。

三、腹泻的症状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等一些了的症状,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腹泻,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胃肠道症状

  腹泻表现为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如为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常带血及脓液。如为糖稀或果酱样粪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样便常见于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2、明显消瘦:可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皮疹或皮下出血: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关节痛或肿胀:见于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红斑性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

  5、腹部包块: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6、重度失水:常见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见于尿毒症等。

四、小儿腹泻的治疗误区

 

  专家指出,大蒜预防肠炎,腹泻的说法是合理的。是在腹泻出现之前的预防效果,但也不能太多食用。所以以下是详细介绍了妈妈治疗腹泻的常见误区:

  误区1

  只要是腹泻,大便了嬷嬷经常采取止泻这样匆忙,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6个月宝宝出生后不久,往往是在反馈黄绿色稀便。不到一天的4-6倍,更是达到10倍以上,便有奶块或一个小的透明粘液。

  这种情况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消化功能的逐渐发展,更会增加牛奶的食物后,并没有提高,肠炎。只要宝宝食欲正常,性格开朗,良好的响应,睡眠,体重也增加,大便化验没有例外,不必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

  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一些妈妈看到宝宝腹泻,立即喂抗菌消炎。事实上,除了腹泻的细菌,也可以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或模具,如婴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后不见效果,只会引起腹泻,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严重的腹泻。一些抗生素,甚至损害听觉神经的婴儿,或在将来导致一个较小的不高。因此,应立即停止服用抗生素药物时不工作,去看医生。

  误区3

  腹泻的婴儿吃甜的食物,宝宝腹泻,嬷嬷经常添加在粥或米汤一些糖,认为治疗腹泻加热消化。然而,这只会加重腹泻。因为,腹泻,肠黏膜损害,不能被糖为单糖可由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壁被动进入肠道,造成水的体积增大,大便次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