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肿瘤标志物 妇科肿瘤的原因
2018-09-1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苏初夏
一、什么是女性肿瘤标志物
1、糖类抗原(CA125)
主要用于卵巢、子宫内膜、结直肠、胃肠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 。
2、糖类抗原(CA15-3)
主要用于乳腺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 。
3、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主要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脏重大疾病的筛查。
4、肿标筛查(CEA)
主要是对胰腺、结肠、肺、乳腺等重大疾病的筛查。
5、糖类抗原(CA19-9)
主要用于筛查胰腺、胆道、肠道及甲状腺等器官重大疾病的筛查。
6、糖类抗原(CA50)
主要用于胰腺、胃、肺等器官的重大疾病的筛查。
7、糖类抗原(CA24-2)
主要用于胰腺重大疾病筛查,与CEA同测,有助于结/直肠重大疾病的筛查及诊断。
8、糖类抗原(CA72-4)
主要用于胃、直肠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
9、细胞角蛋白(CYFRA21-1)
主要用于非小细胞及N母细胞等的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主要用于小细胞肺脏重大疾病、肾脏神经母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性重大疾病的早期的筛查。
二、女性三大致命肿瘤
除了乳腺癌,宫颈癌也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癌症。此外,卵巢癌恶性程度高,也是威胁女性生命的强劲*。面对三大妇女癌症,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预防?
乳腺癌妇女恶性肿瘤第一位
高危人群:家族遗传、月经初潮早、绝经晚、人流次数多、性伴多以及没有哺乳人群
发病年龄:40~50岁发病最多,30~40岁第二,50~60岁其次,60岁以后发病少
筛查方式:主要是彩超和木耙
国内基因检测不成熟,谨慎对待
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专家建议,重视乳腺定期检查,有家族遗传史的增加检查次数,乳腺筛查年龄可提早,通常20岁以后就可以开始筛查了,检查方式主要为触诊和乳腺彩超;35岁后,除了触诊、彩超,最好加一项乳腺木耙,60岁以后,一般认为木耙检查就可以了。检查频率最好是每年一次,有异常遵从医嘱,每月也要重视自检。
宫颈癌妇女恶性肿瘤第二位
高危人群:性生活不洁、生育次数多、多性伴、人流次数多
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60岁,呈现年轻化
筛查方式: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
筛查意义大,有性生活就开始筛查
宫颈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发病仅次于乳腺癌。
宫颈癌的预防检查意义非常明显。宫颈癌的进程相对缓慢,从正常宫颈发生炎症到癌前病变,最后到宫颈浸润癌一般需好几年,而且宫颈的位置很浅,一旦出现病变,容易较早被发现,早期的宫颈癌经过积极治疗,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到90%。但是,宫颈癌中晚期,效果就很差,化疗等治疗后不仅要切掉子宫附件,而且,通常5年生存率都可能会困难。
因此,宫颈癌筛查非常重要。专家说,女性从有性生活开始,最好都要都要做宫颈癌筛查,如果HPV为阴性,可以在两到三年做一次,若为阳性,要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活检。
卵巢癌妇女恶性肿瘤第三位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
高危人群:有家族遗传史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如何筛查:阴道彩超,肿瘤标志物检查
绝经前,预防性切除手术副作用大,卵巢癌虽然发病率低很多,但是,恶性程度非常高,也就是死亡率比较高,通常发现都已经是中晚期了,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一个妇科癌症,它位于腹腔深处,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即使有,也很难察觉。而且,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也没有特别预防方法。有专家表示,早期筛查也不能百分百检出。
通常认为,卵巢癌与家族遗传史有很大的关系,定期筛查仍是预防卵巢癌的重要手段。专家也提醒,35岁开始,每年要进行一次子宫附件盆腔检查,阴道彩超,发现肿块要及时处理,另外,还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
三、常见的妇科肿瘤
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以子宫及卵巢肿瘤多见,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少见。
患有妇科肿瘤,通常会有如下表现:
1、阴道出血要与正常月经区别。阴道出血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的出血,或排出血水,血的颜色发生改变。
2、白带的改变。正常白带应该是白色糊状或蛋清样,清亮、无味、量少。当白带量增多,颜色发生改变,如浓样、血样及水样、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3、下腹部出现肿块。通过盆腔检查,可以触及增大的子宫及肿块。肿块过大可以在腹部触摸到。可能有囊性感,也可有实性感,软硬程度不同。
4、下腹痛多为妇科疾病引起。肿瘤可以引起下腹痛,如肿瘤蒂扭转、破裂、发生炎症、出血,出现腹水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增大的肿瘤可以压迫肛门,有坠胀感。
四、引起妇科肿瘤的原因
个体因素
⒈精神因素、精神创伤、心理失衡、紧张、抑郁、暴躁等,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使胸腺、淋巴结功能下降,能强化致癌因素,使本来被抑制的癌细胞活跃增殖。
⒉年龄:良性肿瘤一般30岁为高峰、恶性肿瘤以50岁为高峰。
⒊解剖、组织、胚胎因素、卵巢、子宫以良性肿瘤居多,而输卵管肿瘤则多为恶性。
⒋月经及内源性性激素:雌激素致癌主要在雌酮。
⒌孕产及哺乳:42%的子宫肌瘤患者、24%—69%的子宫内膜患者有不孕史。
⒍肥胖:脂肪可储存雌激素,减缓其代谢,过量的脂肪可能变为雌酮和甲基胆蒽。体重超标15%,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较常人增高3倍。
⒎机体各种功能:机体有免疫、抗肿瘤的能力。通过基因调控可以促癌细胞凋亡,还可有旁观者效应。
⒏血型:在卵巢癌患者中,O型血占40%,A型血占44%。
⒐其他疾病:如宫颈炎患者宫颈癌发病率较正常人高10—20倍。
妇科肿瘤感染因素
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目前已发现有百余种亚型,其中35种可引起生殖道感染。在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可达99.8%;在外阴癌,卵巢癌中检出率也高。
⒉单纯疱疹病毒—2:在子宫颈癌患者中HSV—2抗体阳性者为83%,在宫颈炎中52%阳性,在正常宫颈中仅有30%阳性。
⒊其他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等,均可致癌。
⒋其他感染:如黄曲霉毒素衍生物可致卵巢癌。
妇科肿瘤生活因素
⒈饮食及营养素:女性肿瘤中,60%与饮食营养有关。如脂肪摄入过多使卵巢癌增多50%;喝咖啡40年以上使卵巢癌增加3.4倍等。
⒉烟酒:实验表明:设不吸烟者患子宫颈鳞癌的RR为1.00,则日吸烟10—29支者的RR为1.82,日吸≥30支的RR为2.56,P<0.001。被动吸烟者,之RR近似。
⒊性行为、性传播疾病和男方因素:江西普查结果:≤19岁结婚,其葡萄胎患病率为514/10万,≥30岁结婚为89/10万。北京(1979)普查:<20岁结婚,其子宫颈癌患病率为159/10万,21—25岁结婚,此率为41/10万,结婚年龄≥26岁,此率则下降至22/10万。
⒋节育措施:口服避孕药有保护卵巢不长癌的作用。
⒌文体活动:缺乏文体活动易患子宫内膜癌(Littman,2001)。
妇科肿瘤卫生学与医学因素
⒈卫生工作政策:国家政策对民生的关注,可明显减低癌症的患病率。如大力开展疾病普查普治等项工作。
⒉诊治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术后化疗、放疗“治疗不足”是癌瘤复发的主要原因。
⒊外源性女性激素:单纯雌激素代替疗法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RR增至4.1。50岁以上妇女单用雌激素5年,其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而使用10年或以上,此率升至36%。
妇科肿瘤人文社会因素
⒈年代:近年外阴原位癌增多了,但浸润癌无甚改变。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发生了扭转。卵巢癌患病率近40年增加了3倍。近10年,卵巢癌患病率增加了30%,病死率增加了18%(高永良,2001)。
⒉城乡差别:卵巢癌在大城市患病率是15.3/10万;中等城市为12.6/10万。子宫颈癌患病率也是大城市高,小城镇低,但农村的病死率却是大城市的3倍。
⒊地区差异:卵巢癌患病率以北欧最高(15.1/10万),中美洲最低(1.9/10万),南非州、东亚也低。中国*葡萄胎发病率为80/10万妊娠,此率比欧美约高2倍。
⒋经济收入及文化程度:经济、文化、卫生水平低的农业人口,其子宫颈癌发病率较市区同龄女性高十几倍及数十倍。
妇科肿瘤环境因素
⒈地理因素:葡萄胎发病是山区低、沿海高。子宫颈癌的发病则是山区高于平原。
⒉理化性因素:一般认为癌肿的发生有80%—90%是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而环境因素中的80%是化学性的。如亚硝胺、煤焦油、烷化剂等。
妇科肿瘤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只占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原因的10%。在卵巢癌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只占2.5%—7%(王希芝,2001)。据报道:卵巢癌有5%—8%属于遗传易感者,其中70%为遗传性卵巢癌乳腺癌综合征(高永良,2001)。子宫肌瘤也可能有遗传因素,其染色体异常发现率为30%。有家族史者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的2.2倍。美国黑人的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白人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