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丙肝传染会不会传染 什么是丙肝

2018-08-08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韩凝芙

一、丙肝会不会传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丙肝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丙肝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丙肝传播途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丙肝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丙肝存在窗口期、抗-丙肝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肝,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肝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肝。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导致丙肝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肝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抗-丙肝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丙肝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肝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所以丙肝会传染。

二、丙肝是什么样的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丙肝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丙肝。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反复波动,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丙肝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丙肝的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丙肝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三、丙肝有哪些诊断

  1.抗本丙肝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丙肝后抗丙肝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2.丙肝阳性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丙肝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丙肝的直接指标。目前用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丙肝,可用于丙肝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丙肝,如丙肝阳性及抗丙肝均阳性或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四、丙肝应该怎么办

  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丙肝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丙肝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