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为什么晚上容易发烧 发烧注意事项

2018-09-13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乐书翠

一、发烧的那些病因及常见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心力衰竭、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3、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发热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热型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入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4、发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但有时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入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二、发烧鉴别诊断有哪些

  1、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2)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L,或低于0.5x10/L。(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正常值<1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应用激素后NBT可呈假阴性。(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常见的几种发热1.不规则热指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可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心胸膜炎。

  4、广义不明原因发热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三、发烧的那些治疗原则

  1、病因处理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2.降温处理

  2、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1)物理降温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3、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4、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四、宝宝晚上爱发烧原因

  1、一个健康的孩子,虽然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体温可较成人稍高,但一般都保持在37℃上下,相对的稳定。腋窝温度要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正常时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轻微波动,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发热是一种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孩子晚上发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忽略性的,即实际上孩子白天已经发热,或许发热不高而照常玩耍未引起大人的注意,或是父母白天上班,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等到下班回来,又忙于做饭、清洗及各种家务,等到入睡时才发现孩子发热。

  3、另一种情况确是孩子多在晚上发热,原因是孩子白天大脑皮层被各种生活事物和有兴趣的活动所吸引,他的兴奋优势可以将其它反应暂时抑制(如发热反应不明显,甚至不反应)。而等到入睡后,即大脑处于休息抑制状态时,其他原来被抑制的反应得以解除抑制而表现出来。所以孩子不但晚上发热,而且发热也较高。

  4、对于儿童夜间发热明显的现象,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目前猜测可能跟以下一些原因有关:1、与儿童患病时的生理特点有关孩子在白天时,活动频繁,此阶段人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多,免疫系统活跃,神经系统亢奋,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都在有效运转,对于感染的病原,身体能够较为高效地抑制。但到了晚上之后,机体处于休息期,大脑处于休息状态,神经系统休眠,进而身体各个器官机能都相对下降,白天被暂时抑制的感染反应被解除,病原开始大量复制,产生炎症,宝宝所以更容易发热。2、与儿童饮水量有关比较白天,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处于相对缺水状态,缺乏水分下人体更容易发热,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