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呼出的气很热但不发烧的原因 发烧的常见疾病是什么

2018-08-31 来源:网络分享 作者:郑凡蕾

一、呼出的气很热但不发烧是怎么回事呢

  1、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胸片胃镜看看有没有问题。

  2、肺胃有热的症状,需要清火泄热,可以用中药汤药治疗。如果要用成药,可以吃牛黄清胃丸。

  3、从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来看,一般是属于上火内热较盛的症状。这种情况你可以多喝水也可以用菊花金银花泡水喝,少食辛辣刺激性的东西常用的药物有一清颗粒黄连上清片等。

  4、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可能是风热感冒,建议口服金银花颗粒,多喝温开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平时应该做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你的情况考虑是空气存在干燥,本身体内的燥热所致,可以用一下牛黄解毒丸调理一下,多喝点冰糖鸭梨水。指导意见:建议你在房间内放上空气加湿器,可以减轻室内的干燥,有助于缓解干燥,减少鼻血。

  6、你的情况肯定是受凉引起感冒了,光吃头孢是解决不了症状的,要配合感冒药一起吃,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二、发烧一般都是哪些疾病引起的呢

  发烧,也称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当口腔温度高于37.5 ℃,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即为发烧。发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但有时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入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病因及常见疾病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感染性疾病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

  心力衰竭、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三、发烧有什么治疗原则吗

  1.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2.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2)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3.休息

  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四、发烧的临床分度与热型有哪些

  1.临床分度

  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2.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发热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热型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入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