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皮肤痒怎么办,胳膊上的皮肤痒肿怎么办

2016-06-17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周千兰

一、皮肤痒怎么办

  1、面部的皮肤瘙痒:一般来说,如果是面部的皮肤瘙痒,可用4~6层浸满3%浓度硼酸溶液的纱布,在面部进行湿敷,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然后薄薄的涂上一层西药艾洛松软膏。此类外用药有收敛、保护皮肤作用,还有抗过敏、消退红疹作用,对面部皮肤无不良刺激,不会发生面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另外,在治疗期间必须停用所有护肤品。

  2、颈部、背部、四肢:如果皮肤瘙痒是发生在背部和四肢部位,可以用皮炎平软霜等外用皮肤用药,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止痒效果和抗过敏作用,不过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宜常用。

  3、胸部、腹部、臀部:皮肤瘙痒发生在颈部前侧、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侧,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此类药物对皮肤有安抚、保护、凉爽止痒作 用,无刺激性。因为这些部位表皮的角质层比较薄,不能选用以酒精为溶剂的药水,例如抗过敏止痒水、皮炎宁酊等。

  4、腋下、脐周、腹股沟:皮肤瘙痒发生在腋下、脐周、腹股沟、外阴部、肛门,可选。因为上述部位皮肤分泌物较多,皮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当这些部位皮肤发生瘙痒时,往往同时会伴有各种类型的真菌感染,所以上述药物很适合使用于这些部位的皮肤瘙痒。

二、胳膊上的皮肤痒肿怎么办

  皮肤瘙痒的原因: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简单的可以归因为皮肤发炎、干燥、感染,或内在疾病引起的瘙痒四大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因为皮肤过敏,所造成的瘙痒。如小孩子的异位性皮肤炎,常造成皮肤极度瘙痒,甚至造成睡不好,吃不好的情况;脂膉性皮肤炎则常造成年纪较大病人的头皮、脸部的瘙痒;主妇的富贵手,钱币状湿疹、扁平苔藓、药物过敏、荨麻疹等等,都是因皮肤发炎所致之痒症。

  皮肤霉菌感染引起的香港脚、胯下痒等,常见于夏天。皮肤的疥疮感染则常见于军旅、寄宿学校等人口密集处,常常造成夜间极度瘙痒,痒到病人抓出血来。而最令人不放心的,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最初也是以皮肤瘙痒来表现。例如糖尿病、肾功能不佳、胆汁郁留、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或者一些血液疾病、恶性肿瘤,都会造成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脸部皮肤瘙痒红肿怎么办?治疗脸部皮肤瘙痒红肿,使用“分型抑制自由基脱敏治疗方案”,一症一方,分型治疗,并结合众多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将中药、西药、生物制剂、仪器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的最大效果,清除过敏原、杀灭致病菌、排出体内毒素、修复患者免疫、改善过敏体质、过敏并发炎症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等,不仅让患者摆脱过敏困扰,同时还彻底改变了患者的过敏体质,让患者从此远离过敏所引起的疾病。

三、预防和缓解湿疹皮肤痒

  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个阶段。急性湿疹会很痒、红疹、起水泡、流分泌物;亚急性会开始脱皮;慢性皮肤变厚、色素沉淀且摸起来粗糙。

  湿疹症状

  湿疹是一种广义的皮肤过敏、发炎性疾病的统称,包括异位性皮肤炎、汗疱疹等,根据湿疹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将会很痒、起红疹、起水泡、流分泌物,宜就医,日常生活中可以冷敷患处止痒;遇亚急性时开始脱皮,应加强保湿;慢性皮肤变厚、色素沉淀且摸起来粗糙,痒、红肿,此时应该维持正常作息、尽少碰触刺激物质,另可在医嘱下擦药膏,减缓皮肤角质化现象。

  绿豆薏米

  材料:绿豆20克、薏米2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1000cc水,旺火煮沸再转小火焖煮30分钟,关火,加少许冰糖调味,2天喝完,可天天喝。

  功效: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止痒,薏米利湿,水状分泌物多者饮用。

  茶饮缓解湿疹症状

  黄芩车前子

  材料:黄芩5片、牛膝5片、车前子1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300cc冷水,大火煮开后关火饮用,每天1杯,至症状减缓后停止。

  功效:黄芩退火消炎、牛膝活血清热、车前子利水,特别适合下半身湿疹症状严重者。

  荆芥桑枝

  材料:荆芥10克、桑枝10克、甘草5片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300cc热水,大火煮开后再焖5分钟关火,待用,每天1杯,至症状减缓停用。

  功效:荆芥解热利湿、桑枝通络、甘草消炎,适合上半身湿疹患者。

  茯苓桂枝

  材料:茯苓20克、桂枝10克、甘草5片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500cc水,旺火煮沸再转文火继续煮5分钟,当天喝完,可天天喝。

  功效:茯苓利水,桂枝解热,甘草消炎,适合不易流汗致湿热难排出者饮用。

四、缓解皮肤痒就按这几个穴位

  中医认为,身体瘙痒多因血虚生风导致,与肝、脾、肾功能不足有关。

  脾经——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脾经——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它就像一个聚会点,肾、肝、脾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行走。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水的作用,水多了,自然克风木。

  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须在出现了发热、酸胀感后,再按揉3~5分钟,才会有效果。

  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四个“止痒穴”,这个冬天,不妨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