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晚上失眠怎么治疗,失眠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2016-07-0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汤凡旋

一、失眠最好治疗方法

  1、腹部穴位按摩法:强肌肉 胃肠蠕动

  原理皆天然:腹部按摩的保健养生原理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改善脏腑功能。腹部按摩可使胃肠及腹部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增多,淤积之处消失,人体得以健康、益寿,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腹部按摩法:平卧床上,先用右手掌心贴附在肚脐部,左手掌心叠在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摩约一百二十次,然后逐渐到全腹,然后再逐渐缩小按摩范围,回到脐部。如此反复按摩三次,再交换左右手的位置,以左掌心贴附脐部,右手重叠压在左手掌背,依前面的方法做逆时针方向按摩一百二十次。按摩时还可用左手和右手环形按摩,以增强按摩的力度。应该注意的是:腹部按摩不可在“过饱”或“过饥”时进行,还须排空小便,意守丹田,才能收到良好养生保健益寿的效果。

  2、十指梳搔头皮法:肾充盈 护发健脑  原理皆天然: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因“头为诸阳之会”,主宰一切精神情志活动,故又有“发为脑之华”之说。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均标志着气血充足、肾气充盛、大脑健旺、神气充足。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发健脑的养生方法,看做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梳头有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等作用。

  十指梳头法: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宜圆滑。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3、搓揉耳廓法:开肾窍 远离失眠

  原理皆天然:人的耳廓正面有300多个穴位,背面有5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关联着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经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揉搓按摩法:按摩耳廓,闲暇时皆可随时做,有条件者最好分早、中、晚或更多次揉搓,每次约5至10分钟,以发热为度。“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失眠等功能。

  4、上肢部按摩法:和血气 驱走抑郁

  原理皆天然: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焦虑抑郁、心烦不安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上肢部按摩法: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

二、失眠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1、老做噩梦,睡不踏实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

  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2、入睡困难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

  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3、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天亮。还经常伴有咽干、口干、长痤疮、盗汗的症状

  这类人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三个手指压住手腕,最里面的中心点)、神门(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等穴位。

  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4、时睡时醒

  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5、整晚睡不着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针对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每晚睡前可以用玫瑰泡水喝,可养心、安神、敛汗。

三、失眠吃什么好呢

  百合莲子粥

  取干百合、莲子(带芯,水中泡发)、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干百合、粳米、莲子一同放于锅中熬煮,快熟时加入冰糖。

  此粥清热养阴、润肺安神,适合失眠多梦伴心火旺盛、焦虑烦躁者食用。

  酸枣仁粥

  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熟,再下酸枣仁末煮5分钟。

  具有养心安神、宁心止汗的作用,适合失眠、多梦、心悸、心烦、体虚多汗者食用。

  甘麦枣藕汤

  莲藕250克,小麦75克,甘草12克,红枣5颗,盐3克。将小麦洗净,泡水1小时;红枣泡软,去核。将小麦、甘草、红枣加水煮开,再加莲藕小火煮软,最后加盐调味。

  此汤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气色不佳的失眠者。

  桑葚水

  鲜桑葚60克,加水煮沸后再小火煎煮10分钟,每晚睡前1小时服用。

  桑葚味甘,性寒,具有补肝益肾、安神益智、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通便、明耳目、乌须发的作用,特别适合失眠伴有便秘、贫血、脱发、少白头、耳鸣者食用。

四、晚上失眠的中医疗法

  我们知道,偏方治失眠的方法主要有中医按摩、食疗治失眠、中药治疗失眠多梦等。为了及早克服失眠的困扰,下面成都治失眠专家就来介绍几则中医偏方治失眠的方法;

  炒枣仁粉治失眠

  炒枣仁粉5至10克临睡前冲服,也可小剂量(15至20粒)嚼服。

  枸杞子治失眠

  每天晨起服枸杞子30粒或早晚各服20粒(感冒期间勿服)。

  口服黄连素

  睡前口服黄连素片250毫克,对心经有火的疗效好。

  静坐治失眠

  睡前静坐半小时。全身放松、意念安静,可参考静功、气功资料。

  改变睡眠方向

  睡眠时头改向相反的方向,或东西改成南北,有人认为头向南方好,因人体磁场和地球两极磁场相顺接。

  睡前按揉揪搓双耳

  中医偏方治失眠,睡前操作约10分钟即可。耳是全身的缩影,此举也是健身的好方法。

  橡皮锤捶打足三里穴

  睡前用橡皮锤捶打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横指处)约10分钟可促入睡。操作时要静心专注,力度适中。

  按摩穴位治失眠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穴(腕横纹上二寸两筋间)、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涌泉穴(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

  中药治疗失眠的偏方

  偏方一

  药物:酸枣树枝(连皮)30g,丹参12g。

  用法:水煎1~2小时,分两次于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日1剂。

  主治:用于血瘀所致的失眠、头痛等症。

  功效:宁心安神,活血养血。

  偏方二

  药物:炒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

  用法:水煎,于晚上睡前顿服。

  主治:用于虚烦失眠等症。

  功效:养阴安神,清心除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