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016-07-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乐寒凡
一、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1、对症治疗。适当选用下述药物及疗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冲剂、复方吗啉胍,或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滴鼻。咽痛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华素片、银黄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气雾吸入。止咳常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浆5ml或咳快好20mg,2~3//d。
2、有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物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外感风寒,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香苏饮等;外感风热,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4、降温及镇静。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或口服阿司匹林每次5~lOmg/kg,或口服扑热息痛每次10~15mg/kg。高热烦躁者给退热剂的同时应给予*以防止惊厥的发生。
5、鼻塞。可在进食前或睡前用0.5%*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粘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和吮乳。
二、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1、寒战与高热
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2、咳嗽与咳痰
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3、胸痛
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下呼吸道感染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4、呼吸困难
由于肺实变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5、其他症状
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6、体征
下呼吸道感染球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呈急性面容,双颊绯红,皮肤干燥,口角和鼻周可出现单纯性疱疹。有败血症者,皮肤黏膜可有出血点,巩膜黄染,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
三、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呼吸道感染分为下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分为病毒性70-80%、细菌性占20-25%。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少数有乏力、低热等症状。
而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有小流行或爆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结膜炎等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临床下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
1、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
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滴鼻。
并且保证充分休息、吸氧、排痰、退热等。
2、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
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
3、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下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4、抗病原治疗
抗病原菌治疗,又称“治本”,这是最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5、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充足的热量、营养、蛋白的摄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6、治疗原发疾病及提高免疫力
如糖尿病、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应积极控制原发病。
7、消除病灶
如果导致肺炎的病原体是从原发灶经血流循环入侵至肺引起的,应及时消除及治疗原发病灶。
8、 积极治疗
如肺炎有合并症时,如休克、脓胸时,应预积极治疗。
四、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一、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
1、改进营养支持
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
2、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使病人采用半卧位,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3、合理使用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因此应合理使用,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消毒洗手
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洗手。
2、器械消毒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液等呼吸道治疗设备的污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等进行更换消毒,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
3、隔离
隔离措施对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
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人或携带者必须隔离。对高危病人如器官移植、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三、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四、护理工作中的预防控制措施
1、保持环境卫生
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2、帮助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3、注意卫生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4、消毒处理
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
5、正规操作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切开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时原则下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6、不交叉传染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