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人体6处按摩这几个穴位胜吃补药
2016-07-0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吴雨寒
你知道吗,穴位按摩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有些穴位如果你进行合理的按摩,那么功效比一些补药还大的哦。或许你不相信,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哪些穴位的作用堪比六味地黄丸吧。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奔去,那么你想身体健康吗,答案肯定是想,而,按摩是中医疗法中常见的一种,能够很好的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说起六味地黄丸,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我们在吃六味地黄丸的时候除了希望能够治疗疾病外,还希望能够保护身体。可见,大家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视啊。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如果用药物配合穴位,还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中医是我国治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多种多样的中医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也都非常常见,按摩就是其中之一。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根据这六味药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按摩是生活中常见的养生方法,而且慢慢的所以的人都开始接受了,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最准确的方法那么是能够达到好的保健效果的。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生活当中,我们工作累了或是身心俱疲的时候按摩一下身体会倍感轻松,同时对于防治身体一些病症的发生也是有帮助的。经常运用中医按摩一下身体6处真的是能够起到同比吃六味地黄丸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肾阴亏的朋友们最为有效,不防尝试一下吧。
按摩这几个穴位胜吃补药
中医里有很多穴位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这些穴位如果经常按摩的话,会起到益寿延年,增强体质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也会去一些养生馆或者美容院进行按摩,美容师会经常按摩以下8个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1、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腹泻、恶心、痛经等疾病,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肩周炎并有很好的疗效。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
具体做法为: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2、极泉穴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4、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5、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6、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按摩内关穴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这些病,特别有效于预防心梗发作。
操作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