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需要补钙 老年人补钙要远离三个误区_老年人是否需要经常补钙_中老年人真的要补钙吗_中老年人究竟应不应该补钙呢
2016-07-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岑妙松
一、老年人是否需要经常补钙
一般来说,钙的缺乏是骨质疏松被公认的因素。但成人通常36岁以后钙质就会慢慢流失了,而老年人即使有吃含钙的食物,但因其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而不能吸收足够量的钙,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适当补充额外的钙剂才能满足人体对钙营养的需要。
目前有许多老人因为害怕骨质疏松,因而盲目补钙。但是摄入的钙,在达到最大满足骨基质形成的速率及其矿化过程时,则为最大钙潴留量,再增加钙的摄入也不会再增加钙的潴留,并且对骨骼无益,只会导致对钙的吸收率降低和钙的排泄增加。因此,钙作为一种微量元素,身体需要但不宜多补。摄入的钙太多,首先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痛、便秘等病症。身体中过多的钙代谢不掉,沉积到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会出现高钙血症。肾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多余的钙在肾脏内沉积,就会出现肾结石。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群每日钙适宜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钙。由于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的钙量仅为389毫克,因此,每天还需额外补充钙400--600毫克。
那么如何正确地补钙呢?老年科专家指出:补钙既可来自食物,也可来自服用的钙片,但食物是身体每日所需钙质的最好来源,只有食物提供的钙达不到推荐量时,才应选择其他方法补钙;此外补钙还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它对于保护骨骼和帮助身体吸收钙质具有重要作用,与是否应当补钙一样,服不服用维生素D片,应当由阳光转化和食物摄入的维生素D是否足以满足身体需要决定。
二、中老年人真的要补钙吗
钙和磷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钙又参与了许多人体生理机能过程和代谢活动,是体内重要的电解质成分之一。人体钙的需要量受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需求量大,而成年人对钙的需求主要源于维持基本生理和代谢的需要。
除了正常人体需求外,人体调节机制对钙的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钙的代谢受人体颈部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共同调节;甲状旁腺分泌激素的功能又受到脑垂体激素的制约,而脑垂体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制约又来源于血液中钙和磷浓度的反馈抑制,它们构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调节链。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低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而降钙素分泌减少,肠道及肾对钙的吸收增加,排泄减少,同时溶骨加强,成骨减弱;反之,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而降钙素分泌增加时,肠道及肾对钙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加,溶骨减弱,成骨加强,以维持血中钙离子浓度的平衡。正因为这样一个精密的调节链,正常成人体内的钙是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无需额外补充。
三、中老年人究竟应不应该补钙呢
既然正常成人体内的钙能够满足自身需要,为何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骨质疏松呢?原因不在于人体钙的供应不足,而是人体对于钙的吸收和利用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像外表一样逐渐衰老,功能减退,分泌相关调节激素的量减少或比例失衡,导致钙质的吸收减少,利用不足,而丢失和排泄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运动功能的减少,骨骼的溶骨增强,成骨减弱,更加重钙磷的丢失和排泄,此乃缺钙的根本。
正常情况下,中老年人究竟应不应该补钙呢?从上述可见答案是否定的。中老年人补钙不仅不能起到强身壮骨的功效,相反由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高,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也增加。道理如同高浓度矿物质区的人们容易患结石症一样。除此之外,为了达到血液中钙磷离子浓度的稳定,肾脏负荷大大增加。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并非笔者杜撰之言。
鉴于上述,除了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者外,一般人不宜补钙,即使是骨折患者也一样。有研究表明:补钙不仅不能促进骨折愈合,相反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减少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是调节心态,加强锻炼。
四、老年人补钙要远离三个误区 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不辨病因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
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