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养胃的水果有哪些_养胃有哪些食物

2016-08-01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乐寒凡

一、养胃的水果有哪些

  1、黑加仑

  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具有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血脂的功效。黑加仑含有花青素、维生素C、黄酮和酚酸类等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特别适合那些肠胃不太好的人食用。

  2、草莓

  《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胃、补血、益气,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 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可是对于脾胃虚寒,肺寒咳嗽的人不宜过多吃草莓,如果吃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食用更佳。

  3、杏

  杏在我国各地均能看见,是常见水果之一。营养极为丰富,内含较多的糖、蛋白质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另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在其成熟时期食用对胃大有好处

  4、苹果

  苹果营养丰富,性温,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所以,非常适合婴幼儿、老人和有胃病的人食用。

  5、葡萄

  葡萄不仅是美容抗衰老抗氧化的圣品,也是养胃水果家族的一个代表。中医认为葡萄可以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胃利尿。因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可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因此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另外葡萄也是水果中含复合铁元素最多的水果,一直是贫血患者的营养食品。是儿童、妇女和体虚贫血者的滋补佳品。但是,葡萄性凉,不宜一次进食太多,特别是有胃寒症者,更要严格控制进食数量,否则易伤胃。

二、养胃有哪些秘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平心静养——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三、养胃有什么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3、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5、莲子芡实粥

  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6、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四、养胃有哪些食物

  1、红薯: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2、山楂干:与山楂片需要加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剂不同,山楂干是将山楂直接脱水制作而成,不仅纤维素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山楂酸、柠檬酸等营养素,口味也很好,可以说是消食化积,醒胃助餐的佳品。

  3、猴头菇:猴头菇含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缓衰老,能抑制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4、红枣: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此外,大枣还能增加胃肠道黏液分泌,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

  5、南瓜:南瓜对于养护脾胃、帮助消化很有好处。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南瓜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能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胃炎、胃溃疡等疾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