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是怎么回事 引起背痛的八大因素
2016-08-0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听兰
一、引起背痛的八大因素
(一)急、慢性损伤
1、急性损伤:如脊柱骨折,韧带、肌肉、关节囊的撕裂,急性椎间盘突出等。
2、慢性损伤:如韧带炎,肌肉劳损,脊柱骨关节的增生和退变,脊柱滑脱等。
(二)炎性病变
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炎症和非细菌性炎症两种。
1、细菌性炎症: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感染如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多见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脓肿,椎体骨髓炎。
2、非细菌性炎症: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能储关节致密性骨炎。
(三)脊柱的退行性改变
如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继发性椎管狭窄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假性滑聪及脊柱不稳定等。
(四)骨的发育异常
脊柱侧凸畸形,半椎体,狭部不连性滑豚,驼背,能骼腰化或腰椎骰化,脊柱裂及钩状棘突,水平骰骨,下肢不等长,扁平足。
(五)姿势不良
长期伏案工作或弯腰工作,妊娠,肥胖所致的大腹便便。
(六)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或神经肿瘤等。
(七)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
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瘤、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疼,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八)精神因素
随着社会进展及节奏的加快,此类疾病逐渐增多,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过敏的脊柱炎,神经衰弱,瘟病,抑郁症。
二、背痛的鉴别诊断
1、背脊痛:背脊痛看疼痛的范围,若仅以背脊部疼痛,考虑胸椎错位,需复位。若连带颈部或仅以肩胛骨内侧疼痛则考虑颈肩综合征,松解肌肉痉挛即可。
2、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考虑是由神经痛引起。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3、睡觉背部酸痛:睡觉背部酸痛是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
4、腰背的持续隐痛: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5、右背部痛:右背部痛很可能是胆囊炎的症状,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6、肩背部肌肉痛:肩背部肌肉痛可能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腰背肌筋膜炎或痰湿引起的。
三、缓解背痛的方法
增加下腹部力量:仰卧,举腿,直到大腿与腹部垂直,小腿要与大腿成直角。努力把大腿垂直上举,直到臀部微离地面,但背部不能离开地面。
抻拉下背部:平躺,弯曲膝盖,双手紧抱膝盖并往肩部运动,头部不可离地,这样就能抻拉腰部。重复此动作。
伸展背部:用手和膝盖撑地。将左臂和右腿同时水平伸直,保持这个姿势5~10秒钟,然后将手和脚收回。身体保持不动。然后换另一侧再做。
抻拉臀部肌肉:仰卧,举起双腿,将一条腿架到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双手抱住大腿,将膝盖和脚往胸部方向拉动,直到臀部和大腿外侧有抻拉感觉为止。保持这个姿势10秒钟。重复这一动作。
锻炼肩部肌肉:跪立,膝盖着地,低头,收下颌,直到出现双下巴为止。将手臂向两侧上举,然后小臂弯曲于头后,胳膊肘成直角。再将头、手、肘、上臂向下往腰腹部方向拉动,让肌肉保持几秒钟紧张状态。
四、白领女性的10个预防背痛的措施
1.广告时间起身锻炼。
利用电视广告时间,起身做做压腿或下蹲运动、倒一杯开水喝、洗洗碗或整理文件等。这样可有效缓解久坐压力,防止背痛。
2.跑步机上完成任务。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家里的跑步机上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如边锻炼边阅读等,但跑步机务必小心慢速,确保安全。
3.换双户外运动鞋。
整天穿着过软或过硬的鞋也容易导致背部压力增大。换双户外运动鞋,增加跑步锻炼时间,有助于防止和缓解背痛。
4.站立或走动开会。
单位开会时,所有人员站立或走动,既可防止后背酸痛,又可防止过于放松进而提高会议效果。
5.设置手机闹铃,定时活动。
很多手机可以随意设置多组闹铃,提醒自己在特定时间起身活动、拉伸运动或散步。等到养成运动习惯,就可以让它“下岗”了。
6.边走边说。
要长时间接听手机时,不要趴在桌前,最好戴上耳机,走出户外,边走边说,但走路速度不宜过快。
7.设置电脑屏保,定时休息。
按一定时间间隔预设电脑屏保,每次出现屏保,立刻停止工作5分钟,伸展四肢。
8.藏起电视遥控器,手动调台。
有意藏起电视遥控器,可强迫自己离开沙发,起身手动换台。虽然麻烦些,但绝对有益背部及全身健康。
9.工间休息跑远点。
工间休息或午餐时间,不妨多走一段路,远离喧闹的工作环境,既有助于解压,又可锻炼放松。
10.站立工作。
站立工作有助于避免久坐带来的背痛等健康弊端。如果没有可调节高度的办公设备,那么工作过程中,经常站立同样有助缓解背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