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人艳若桃花的补气血食物 三大优质食物帮助孕妈补血
2016-08-30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李新波
一、三大优质食物帮助孕妈补血
补血食物一:南瓜
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钙、铁等成分。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营养价值也较高。嫩南瓜中维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丰富;老南瓜则钙、铁、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这些对防治哮喘病均有利。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气虚乏力、痢疾、支气管哮喘等症。最近发现,南瓜中还含有“锌”和“铁”,锌则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这些都是补血的好原料。因此,清代名医陈修园曾称赞“南瓜为补血之妙品”。
南瓜浓汤的做法:材料:南瓜300g,土豆100g,牛奶500ml,洋葱50g,黄油、盐、黑胡椒各适量。
做法:1、南瓜和土豆分别去皮、切块,洋葱切块;2、平底锅烧热,将黄油放入,融化;3、放入洋葱丁,煸炒;4、倒入土豆和南瓜,煸炒;5、将煸炒过的材料倒入料理煲中;6、倒入牛奶和少许盐,研入少许黑胡椒粉;7、开启西式浓汤功能,做好后,稍晾,倒入碗内;8、挤上少许淡奶油,划圈装饰即可。
补血食物二:甘蔗
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钙、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甘蔗栗子煲排骨汤的做法:材料:肋排500g,黑甘蔗250g,栗子100g。
做法:1、将肋排飞水,然后再次洗净,放入汤锅中,一次性注入清水;2、放入黑甘蔗,盖锅盖,大火煮开;3、转小火,煲1.5小时;4、揭盖,放入洗净的栗子,盖锅盖,大火煮开;5、转小火再煲30分钟,即可关火上桌。
补血食物三:葡萄
可补气血、强筋骨,历代中医均把它奉为补血佳品。葡萄含大量葡萄糖,对心肌有营养作用,由于钙、磷、铁的相对含量高,并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妇女及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对贫血和过度疲劳者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葡萄奶酥的做法:材料:低筋面粉195g,蛋黄3个,奶粉12g,黄油80g,白砂糖70g,葡萄干80g,全蛋液适量。
做法:1、将黄油切小块,放在室温软化以后,加入细砂糖和奶粉;2、用打蛋器打发,直到体积膨松,颜色略变浅;3、依次加入三个蛋黄,并用打蛋器搅打均匀,每次都要等蛋黄和黄油完全混合均匀再加入下一个蛋黄,搅打后的黄油应该呈浓稠、膨松的状态;4、将低筋面粉过筛以后倒入打发好的黄油中;5、用手把面粉和黄油混合均匀,倒入葡萄干,并搅拌均匀,揉成一个均匀的面团。把面团放在案板上压扁,用擀面杖擀成厚约1CM的面片,用刀切去四周不规整的部分,将面片修整成长方形,并用刀切成大小约为4.5CM*3CM的小长方形;6、将切好的面团排入烤盘,并在表面刷上一层蛋黄液。将烤箱预热到180度,上下火烤15分钟左右,直到表面金黄色即可。
二、新妈妈必看的补气血最佳食谱
1、当归中药汁
取当归5克、黄芪3克、通草5克,每天用这三味中药煮成一碗药汁,在给产妇吃的各种食物中都加上一勺,这样中药的气味不重,又能起到补气血、通乳的作用。同时,三味中药的用量不大,适合身体虚弱的人慢慢调补,而且不会上火。
2、红枣茶
把红枣洗净后放入铁锅炒到表皮发黑,放入瓶中待用,每天取炒过的红枣4~6粒,桂圆4~6粒,冲水泡茶经常饮用。内火重的人,可以加枸杞子6~10粒一同饮用。红枣经铁锅炒制后具有暖胃的作用,同时炒制后的红枣易于泡开,能全面利用其营养成分,所以每天饮用此茶能起到补气血、调脾胃、治失眠、止虚汗的作用。
3、鳝鱼瘦肉汤
取鳝鱼1斤、瘦猪肉半斤,放入生姜5~8片、葱2~3根、蒜10瓣,再加入调味品红烧,经常食用可以起到补肾、去肾寒、补血的作用,可以治疗浑身酸痛、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
另外,多食用羊肉、牛肉、海鱼、海虾、海参等高蛋白的食品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不吃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寒凉的食物会减少乳汁的分泌,如荞麦、薏苡仁、绿豆、螃蟹、蜗牛、田螺、螺蛳、蚌肉、乌鱼、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蕹菜、苦瓜等,产妇应尽量不吃或少吃。
三、5种中药恢复男人气血
1、甘草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以质坚实而重,皮细而紧有柚沟,断面黄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纤维少者为佳;内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等,动物实验证明甘草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此外,尚具有镇咳,镇痛,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2、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神农尝百草时,最为赞赏的便是黄芪。相传,当时神农因为误食“独活”而体弱,结果在找到黄芪吃下后,立马身强体健。而黄芪补气血的功效,也因此问世了。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的功效。现在医学更是将其用于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方面。这也说明,这味补气血的中药是一个多面手,什么病都敢医治。
3、枸杞
中医认为,枸杞有“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令人长寿”之功效。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赞它为“上品功能甘露味”。枸杞子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过程,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枸杞子含甜菜碱、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钙、磷、铁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要注意把握用量。过量食用枸杞子会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造成眼睛红胀不舒服等。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挑枸杞子时要选那些粒大、色红、肉厚、质地柔润、味甜不苦、嚼之粘牙,并可将唾液染成红黄色的,这样的枸杞子质量最好。
4、白术
白术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以浙江出产的白术为最好,为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有保护肝脏,降低血糖,增强体力等作用;能促进胃肠液分泌,有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及升高血细胞效应。
5、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移种于我国的叫种参,药用其根,为贵重药材,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天热很多人不敢吃人参,那吃西洋参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西洋参补气之力不及人参,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温补的人,均可试用西洋参;但畏寒、肢冷、腹泻、脾胃虚寒等阳虚体质者则不宜用。
四、让女人艳若桃花的补气血食物
1、芝麻龙眼粥
材料:30克白芝麻、90克龙眼、80克大红枣、500克糯米、适量红糖。做法:我们先把龙眼和红枣去掉核,洗干净待用,接着把淘干净的糯米放进锅里,再放进红枣、龙眼肉、白芝麻、清水适量,用大火煮到六成熟,最后加入红糖,煮成黏稠便可以食用。
2、胡桃枸杞粥
材料:30克胡桃肉、30克枸杞子、糯米150克、15克黄精、15克姜、60克白糖。做法:我们把准备好的洗干净姜切成丝,接着把胡桃肉、枸杞子、黄精、姜放进锅里,放进一些清水,用中火煮开后,放进糯米、白糖,最后煮烂成粥就可以食用了。
3、黑芝麻
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黑色和红色的食物大部分都有补血的效果。黑色的食物入肾,有助于肾藏精纳气。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于肾。至于红色食物补血,理论则源于“以形补形,以色补色”。
4、桂圆肉
益心脾、补血气。对气虚不足、心血亏虚、心悸失眠有疗效。如果是心脾气血双亏,面色无华,疲乏无力,没有食欲,大便发溏,可以用桂圆和红枣一起煮粥来补益。如果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容易感到恐惧,这是心血不足的表现,可以自己做桂圆膏吃:桂圆肉500克,白糖500克,桂圆肉捣烂,和白糖搅匀,隔水蒸熟成膏状,早晚一小勺用温开水送服。
5、粳米
粳米是南方主食,也是一个好东西,只要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其味甘淡平和,每日食用时滋补之物。用来煮粥可以养生延年,最上一层粥油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合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和大病初愈的人食用,具有健脾胃、补中气等作用,但糖尿病者不宜多吃。
6、山药
山药味甘,性凉润,本草说它具有补虚益损的功能,古人说它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能补肾,精足则强阴,延年益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山药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质基础。可见,山药不仅能补气养血,还能延年益寿。山药味甘,性凉润,本草说它具有补虚益损的功能。
7、银耳红枣汤
银耳又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却价格昂贵。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所以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太补易上火。银耳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燥气和火气就像急性慢性病,火气来得急去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