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有哪些分期_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2016-09-1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秦书芹
一、结肠癌有哪些分期
结肠癌的分型与分期
(一)大体形态分型
根据大体形态,可将结肠癌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和溃疡型三类。
1、肿块型
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且质地较软。并且瘤体较大,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此型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多数分化程度较高,浸润性小,生长也较缓慢。
此型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多数分化程度较高,浸润性小,生长也较缓慢
2、浸润型
浸润型肿瘤环绕肠壁并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此型结肠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并且转移发生的也较早。多发于右半结肠以外的大肠。
3、溃疡型
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此型的细胞分化程度低,较早发生转移。
(二)组织学分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结肠癌可分为腺癌、粘液癌和未分化癌三类。
1、腺癌
多数的结肠癌均为腺癌,腺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根据其分化程度,按Broder法分为Ⅰ~Ⅳ级,即低度恶性(高分化)、中等恶性(中分化)、高度恶性(低分化)和未分化癌。
2、粘液癌
癌细胞分泌较多的粘液,粘液可在细胞外间质中或集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边缘,细胞内粘液多者预后差。
3、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的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成不整齐的片状。分化很低,浸润性强,极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很差。
(三)临床分期
结肠癌的临床分期传统上采用的是Dukes分期,此外还有TNM分期,但由于Dukes分期早已被广泛采用,使TNM分期难以推广。
1、Dukes分期
Ⅰ期(Dukes A期)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
病变侵及浆膜,或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并切除。
Ⅲ期(Dukes C期)
C1期:伴病灶附近淋巴转移。
C2期: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的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 D期)
D1期:伴远处脏器转移。
D2期: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
D3期:伴腹膜广泛扩散,无法全部切除者。
D4期: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
2、TNM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1~3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二、结肠癌不同时期症状
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早期结肠癌的症状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属于早期结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当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结肠癌的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结肠癌的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
2、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浸润严重,肿块可固定。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结肠肿瘤的常见症状是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环状狭窄,因此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4、中毒症状:也是属于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结肠癌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右半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因此以中毒症状为主。
5、晚期症状: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疾”、“肠炎”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无特殊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持续性腹泻或便秘;出现便频、粪便伴脓血、粘液、血便;或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均应作进一步检查。
三、结肠癌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有希望根治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早期结肠癌手术可以根治。但是,由于手术切除范围比较大,会给患者带来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同时,手术的彻底性也存在问题,因此手术后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作为辅助治疗。
2、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第四种癌治疗模式,是通过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抑制癌、治疗癌的一种方法。可以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癌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尽可能减少体内残存癌细胞的数量,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癌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些都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有效方法。
3、放化疗,放化疗是结肠癌的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多用于手术后辅助性的治疗。放化疗抑制癌细胞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但因其毒性较大,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及合并症、后遗症。放化疗后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对放化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对患者本身有很好的益处。因此放化疗配合细胞免疫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疗效。疾病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对于一些油脂食物,患者应该少吃,化疗期间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多清淡,少吃一些不好消化的东西,尤其是手术期间。
四、结肠癌的预防方法
1、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
2、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3、每天摄食高纤维素食物。发现,在高脂肪、膳食纤维不足的膳食情况下,尤其多吃羊、牛肉类脂肪的人群,大肠癌发生率明显比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高。高脂肪饮食可促使肠腔中厌氧菌的生长,会产生更多的致癌成分;膳食纤维少,排便慢、粪量小,致使致癌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因此,专家指出,预防大肠癌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