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焦虑症症状 5招可以消除婚前焦虑症
2016-09-21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陈怀亦
一、5招可以消除婚前焦虑症
1.在决定结婚前
最好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一下双方的情况,如性格、工作、双方家庭状况等等,清楚对方的优缺点,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免婚后在对方身上发现很多“新特点”而后悔。
2.在婚事的操办上
我们可以把结婚之前需要做的事情都弄成个清单,两个人都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会比较好的,如果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的话,我们可以把办婚礼的琐事都给婚庆公司做。
3.放松心情
尽管婚姻十分神圣,但是不要由于结婚而给自己过多的压力,除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外,也可以通过泡澡、听轻松的音乐、练瑜伽等方式进行自我减压。
4.给双方留有一段充分的时间,来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
包括明确自己的焦虑所在,根据问题选择应对的策略。还可以听新婚辅导讲座或看看此类书籍,也可以 学习掌握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与未婚夫多沟通,尤其是婚后生活的安排和设想。当焦虑出现时,着手应付和改变,而不是仅仅陷于忧虑无助,情绪状态才有可能改变。
5.多和好朋友以及家人交流
在举办婚礼前的这一段非常时期,应当更多和好朋友以及家人交流获取心灵的慰藉,消除内心的胆怯,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二、五个婚前焦虑症表现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婚前焦虑症的表现之一。婚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是一个约定,也有约束成分,通常情况下,男人既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对这种约束心存担忧,与女人相比,男性心底更渴望自由,虽然他不一定要具体做什么,但当这种自由受到威胁时,逆反心理就会起作用。
恐惧心理
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时,或许是最值得书写的一个时段,它比婚礼举行的那一刻来得细腻复杂,有太多对未知的憧憬,有太多对过往的释怀。
心理问题
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却在此时常常困扰着新人,心理素质不好的新人在有了某些不良躯体反应后往往还会产生逃婚的念头。心理专家称,新人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婚前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攀比心理
和别人进行攀比。怎么看自己找的对象也没有别人的好。也是正常的心理。但是还是说明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有关婚前焦虑症的表现还有很多,如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躯体症状等。专家指出,婚前焦虑症不仅会影响新人的身心健康,严重者还有自杀的可能。因此,及早发现婚前焦虑症的表现并及时调节制止,是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婚姻关系在合法化,自主化的同时也走向脆弱化,因此婚姻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怎样面对婚姻是现代年轻人以及想结婚人士需要克服的心理因素。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保持对婚姻清楚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婚姻态度去面对婚姻,处理好婚姻前的家庭及其自身配偶的种种可能造成焦虑的问题,那么婚前焦虑从理论上还是可以被避免的。
三、下面几种人容易产生过度的婚前焦虑
没有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人
那些个性不成熟、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的男女,对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感。心理学认为,履行婚姻生活的人必须有相当的成熟程度和责任感,需要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和应付生活的能力。而那些一味依赖他人,为人处世完全听任感情诱导的人,往往留恋不被期待履行责任的恋爱期,而对进入婚姻期产生焦虑。
对婚姻矛盾和冲突过度忧虑者
在精神和感情上,总有些人属于敏感型的。他们对婚姻生活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提前忧虑起来,这部分人或受到父母婚姻不和阴影的影响,或是看到周围婚姻破裂的实例,或者早已耳濡目染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因而产生了一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婚前忧虑
对婚前自由生活过于适应者
这类人已习惯于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们担心一旦结婚,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自由度,缩小甚至封闭自己的社交圈子,因而对可能压抑他们目前多种心理欲求的婚姻,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恐惧感。
对于将步入婚姻殿堂感到忧虑的人
最好给自己留有一段充分的时间,来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包括明确自己的忧虑所在,根据问题选择应对的策略。可以听新婚辅导讲座或看看此类书籍,也可以学习掌握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与恋人之间多沟通,尤其是婚后生活的安排和设想。当忧虑者着手应付和改变,而不是仅仅陷于忧虑无助时,情绪状态才有可能改变。
四、婚前焦虑症如何面对
急惊风与慢郎中
上帝是最有幽默感的,就像祂在自然界中创造磁铁“异性相吸”的现象,研究人间爱情关系时,我们也常见“急惊风”与“慢郎中”,“外向”者与“内向”者,“活泼的”与“稳重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 “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慈爱的上帝让这些异性相吸,在蜜月期中一见钟情的男女,先尝尽了爱情天堂的甜蜜的滋味,然后他们才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进行磨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Imago)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广角及望远
人的心理需求很多,就像照相机有广角及望远镜头,用望远镜头对准某一对象时,此对象变大,而其它对象就变成模糊的背景。这就像肚子饿时去市场买东西会买得特别多,因为你的需求(食物)被放大;可是当你吃饱后,需求又不一样了。食物像被广角镜头溶回背景中,但吃饱后你口渴了,这口渴的需求又像被望远镜头放大了一般,其它需求都变得不重要,而你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这个新的对象,新的需求上,直到它得到满足,才重新溶回背景之中。起初,你也许期望一个慈父般的伴侣,但当你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满足后,你很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冲突于是产生。我们刚开始从爱情关系中可以得到满足,但因为我们的心理需求会随人生情况而改变,所以,两人结婚以后还要不断适应,不断学习才好。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The Quest To Be 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 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显性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但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男性成长过程中,多被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好汉打落牙和血吞”,他人格中多情易感的部份便被深深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影子人格”。
当先天人格成份中“阳刚”“分析”特性较强的男孩去念理工,毕业后又在要求一丝不苟,毫无变通的环境中工作(例如美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而身具“阴柔”“感性”特质的女孩去念人文,学成后又在文艺界工作,此时男女先天加上后天的差异就变得更大了。
终止恶性互动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 (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