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快速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杜绝宝宝口吃
2016-09-23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罗翠芙
一、口吃的原因及其症状表现
(一)造成口吃的因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躯体因素: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
4、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二)口吃的症状表现:
1、口吃的核心行为: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状。指的就是你这种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你原本应当是流畅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过程,被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所中断的这种现象。
2、口吃的附加行为:也叫口吃的第二行为,或口吃的第二症状。它指的是你为了逃避和摆脱口吃的核心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动作和行为。像是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压力、说话结巴的场合等等。
3、口吃的心理特征:口吃最为神秘而巨大的部分,包含了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它既包括了口吃给你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压力、羞耻、内疚、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也包括了由此导致的你对口吃、对自己、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
①恐惧心理:是口吃朋友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说话、交际极度恐惧,他们竭力逃避说话、逃避交际、掩饰自己的口吃,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从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恐惧症:口吃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电话恐惧症等等。
②悲观心理:是加剧口吃症状的一大心理因素。因为口吃,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挫败太多,而他们又认为口吃是治不好的,这辈子是完了,进而对前途感到无望;反之,极度悲观心理又加剧了口吃的症状,造成恶性循环。
③消极情绪:也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业上的溃败、情场上的失意,会使你的精神遭受沉重的打击,若转不过弯来,有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时的消极情绪与我们的口吃没有必然联系,但却是导致我们口吃的一根导火线。
④精神处于萎靡状态:主要体现为缺乏斗志、精神恍惚、意志薄弱、对生活丧失信心。这种心理也是腐化人心灵的一剂慢性毒药。
二、快速有效治疗口吃的6个小妙招
1、明白口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情况下不发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一步骤类似于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归纳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的原因,你可以在这些原因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类原因:公主场合紧张、别人的关注、大脑空白、生气、焦虑。
2、练习放松技术:瑜伽呼吸、肌肉方形训练、静心训练、做祷告等方法都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还有一些快速的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你应对紧急情况,比如深呼吸,紧握双拳-放松手掌-再紧握双拳,反复几次,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较少紧张。口吃的人往往在紧张的时候更加难以刘场地表达自己,因此确保自己掌握放松技术,并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发言之前,做一次简单的放松。
3、避免大脑空白:紧张情况下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可能会减少,造成我们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避免大脑空白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发言的内容上,而不是要关注与你的发言无关的内容,比如在场的观众和一些害怕的想法(我结巴了怎么办)。
4、练习交流:你身边一定有知道你口吃问题的人(例如父母),和他们多聊聊天,你练习说话越多,你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很多人的口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是因为他们害怕交流,尽量少说话,试想,如果你不说话你怎么能够学会说话呢?就算一个正常的人经常不说话他说话都不会很流畅。
5、学会自嘲: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但是不是不可达到。自嘲就是拿自己开玩笑,自嘲是心理成熟的标志,说明你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很可能发现一些自嘲的机会,大胆的说出来,不仅能够表现自己的睿智和幽默,还能让交流的氛围轻松起来,有时候你会发现,气氛轻松了,你的问题突然就没有了。
6、克服自卑:超越自卑的理论是心理学家阿德勒一生的杰作,你可以尝试阅读他的作品来获得一些启迪,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要从自己出发,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追求卓越,获得成功。阿德勒认为,获得心理健康就要努力追求卓越同时关心社会和他人。
三、口吃的7大危害性
口吃患者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而且一般患者都是从小的时候患上的。研究证明,口吃症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症。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交已经成了一门不可避免的课程了。正因为这样,家长们为了给予孩子们打好基础,给孩子们参加许多社交活动,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给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最终是他们患上了口吃症。口吃症对身体没什么大的伤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很大的危害。
1、影响性格:说话结结巴巴、摇头吐舌,往往易引人取笑,久而久之,口吃患者就会因怕说话而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性格也会趋于保守、内向、孤僻等等。
2、影响学习:在学校里,口吃的孩子往往有疑难问、有话难答、不敢提问、难与其他同学合群,无法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时常担心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致使注意力不能全部集中到学习上,因此,势必影响学业成绩。
3、影响前途:口吃患者往往讲话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在升学、高考、提干、征兵面试中过不了关,即使勉强过了关,以后仍然有比正常人多许多的难关逾越不了,使原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戏剧、影视、外语、音乐、外贸、军校、师范等院校都不招收口吃患者。
4、影响生活:口吃患者因讲话吞吞吐吐,言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有些连打招呼都困难,买东西不敢讨价还价,电话不敢接,见人不敢叫,恋爱不会“谈”……
5、影响声誉:世俗的眼光往往瞧不起口吃患者,不仅口吃患者本人受人轻视欺侮,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往往连其家人也会不受人敬重。
6、影响后代:患者讲话结巴,不仅自己痛苦,而且连下一代也可能会因此而被人耻笑和挖苦,还可能会把口吃遗传给下一代,酿成代代遗恨。
7、影响社会:口吃病不仅会影响自己,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危及社会。据统计,口吃病人由于经受不了痛苦,很多人曾有过自杀念头,很多人曾有暴力倾向,若不及时治疗,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变态、性格变态等,甚至会酿成暴力、凶杀和自杀的悲剧,不仅给患者自身,而且给社会带来危害。
以上就是口吃症的危害,通过以上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意识到口吃的危害性,也引起了大家的警惕。远离口吃症,作为家长就要从小就关心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在给予孩子打基础的同时也要带有一定的关爱,让他们知道你们的存在,你们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四、预防与杜绝宝宝口吃的5种训练法
(一)杜绝孩子口吃的5个技巧
1、正确示范法: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
2、唱歌朗读法: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3、缓慢对话法: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您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
4、节拍训练法: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5、角色扮演法:口吃的孩子说话时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您可以让孩子借游戏之机,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在施用上述矫正技术过程中,您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卑,积极进行心理诱导,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能说会道了。
(二)孩子学说话,家长要“四不”:
一是不嘲笑。“唉哟,好几岁了,话都说不好哟!”这类话绝不该出自家长之口,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话的积极性。
二是不阻止。“别说了,吵人!”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
三是不催促。“别急,慢慢说。”这是最佳策略,而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反而容易结巴。
四是不贴“标签”。孩子说话有一种情况无需矫正。那就是孩子风风火火、急急忙忙中跟大人说起话来,特别快的节奏,中间就有了几个“结巴”。这是孩子们的特点,说不上口吃。就是成人,几乎每个人都有“结巴”的时候。这可以叫暂时性结巴,在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一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口吃结巴一旦从小不及时治疗会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很多成年人一旦结巴还不好,一般都会伴随一生,小孩子一旦口吃形成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负面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口吃症状的加剧,所以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要从小用合理的方法治疗和预防孩子的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