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止咳养肺方法多 水果帮你解决它

2016-10-0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傅秋双

一、水果可以止咳润肺

  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柑桔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二、谨慎注意促进润肺

  “饮食有常,物我相适”是中医饮食养生方法。不管男女老少,不论所处地域,不讲春夏秋冬,都去食用某种食物,必定“有人欢喜有人愁。”

  自从川菜、湘菜在大江南北火爆,麻辣食品极其盛行。大街小巷,一些人围着麻辣香锅喝酒行令,大快朵颐。一会工夫,有人头颈流汗,有人满脸通红。当时“辣得真爽,麻得过瘾!”但事后反映在人们身上的情况可就不同,有人没任何事,有人脸上长红疱,有人痔疮犯了,有人牙龈肿痛。

  这是为什么?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同样,饮食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雨量充沛,湿度较大,适当吃些辛辣食物,夏天可除湿,冬天可御寒。而北方,天气干躁,雨水稀少,长期食用辛味食物,就容易患病。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不适宜食辛味的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

  再如吃肉,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合吃一样的肉。秋冬季节可吃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等;春夏季节就要多吃鱼肉和鸭肉。如果我们不分时节地乱吃,可能在需要清火时却吃了热性食物,无疑是火上加油,进一步加重上火症状。

三、按摩什么穴位润肺止咳

  据介绍,中国人爱喝粥,可以在熬粥时加点百合或者梨子、沙参、麦冬等,每次放入10~20克,能起到滋阴润肺的功效。其中,还可加点山药,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健脾生津也能间接养肺润燥。老年人容易便秘,而且头发稀疏、发色偏白,在粥内加入点芝麻,可以乌发通便,护养肝肾。上述食物本身可以养肺润燥,与小米粥混合,可促进食欲,调养身体,补充身体所需水分,更好达到养阴柔润功效。

  秋季,早晚温差大,容易感冒,大家可以按压三个穴位,养肺润肺、增强机体免疫力,驱走燥邪、风邪。按压迎香穴,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即可。还可通过按压刺激足三里穴,按压小腿前外侧,每次按压5~10分钟,一天按压2~3次即可,可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风寒。

四、秋季润肺止咳的方法

  固护肌表

  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

  故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感胃,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滋燥润肺

  秋令保健养肺为先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是中秋过后,风大,人们常有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大便秘结等症。

  因此,中秋后气候转燥时,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津伤液。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之品。

  防忧伤肺

  惊思惊恐等七情皆可影响气机而致病,其中以忧伤肺最甚。现代医学证实,常忧愁伤感之人易患外感等症。

  特别到了深秋时节,面对草枯叶落花零的景象,在外游子与老人最易伤感,使抗病能力下降,致哮瑞等宿疾复发或加重。因此,秋天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补脾益肺

  中医非常重视培补脾胃(土)以使肺气(金)充沛。故平时虚衰之人,宜进食人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即中医所谓“培土生金”),增强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疾病之防治。

  通便宜肺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肺气宣降;若大肠功能失常,大便秘结,则肺气壅闭,气逆不降,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故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宣通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