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解传统养生 传统养生有哪些方法呢
2016-10-15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韩醉薇
一、传统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腹位于人体中部,是许多重要经脉循行汇聚之所;腹内的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的发源地。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得以供养。腹式呼吸时,随着腹肌的起伏,加强了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处于松静自如的最佳状态,也是经气运行的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腹式呼吸时,由于腹部肌肉紧张与松弛交替发生,毛细血管也交替出现收缩与舒张,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大氧气供给,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对全身器官组织可起调整和促进作用。
基本要领:思想专一,放松肩部;先呼后吸,吸鼓呼瘪;呼时经口,吸时经鼻;呼比吸长,不可用力。
具体方法:仰卧,按每分钟5-6次进行。用鼻吸气时腹壁隆起,经口呼气时腹壁下陷。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要量力而行,关键在于呼吸时腹部的隆起、下陷幅度要尽当时的能力,由浅入深。每日早、晚各练习几次,每次10分钟。
二、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有什么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面常洗
(一)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二)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目常运
(一)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 3次。
(二)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耳常鼓
(一)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二)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一)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二)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像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脚常搓
(一)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二)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三、传统养生运动有哪些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是在中国古代养生学说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多种体育活动和健身方法的总称。它包括呼吸吐纳、导引、推拿按摩、长拳、太极拳等各种徒手练习方法和骑马射箭、狩猎划船、蹴鞠踢毽等借助器械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
不管是徒手还是借助器械练习,只要运动得法、长期坚持,就能起到调整呼吸、调节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又因为运动养生的各种方法和套路动作比较简单,容易学习和掌握,而且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投入低,收效显著,副作用小,比较安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发掘和整理,传统养生运动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不仅被作为正式的体育课程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而且被作为全国几十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项重要赛事,从20世纪80年*始一直坚持至今。
可以这样说,传统养生运动由于自身拥有科学合理的内核,因此几千年来得以延续和发展;又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经过体育工作者与专家的整理和提高,得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传统养生运动有哪些,通过本文内容,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人类初始,狩猎以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可见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
使传统养生运动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四、传统养生有误区
老一辈的人常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一个果,不上卫生所”……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类的陈旧观点已经被淘汰。实践证明:饭后散步、饭后小睡、饭后吃水果、饭后刷牙、饭后喝汤均是不利健康的习惯。而一种强身健体的新方法——餐前保健,正在成为时尚。实践证明,这种悖于传统观念与习惯的方法,是符合科学的,能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餐前散步:散步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锻炼方法。我国俗话讲:“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饭后散步有益健康。但据科学分析,饭后散步,并不正确。因为餐后食物集中在胃里,这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食物。此时,如适当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后即行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
餐后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
而餐前散步则不同,此时胃中空虚,脂肪细胞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散步易将其“动员”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故专家主张饭前1小时进行减肥锻炼,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续约30-45分钟,其效果较饭后运动好得多。
餐前小憩:睡眠对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保证健康十分重要。不少人有午睡的习惯,而传统的午睡在午餐后进行,但睡醒后,常常发生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软的不适感。这是由于进餐后,血液涌向胃肠道,去帮助消化食物,致使流向大脑与四肢的血液减少,大脑和肢体便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与养分供给,乳酸等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因而会出现上述症状。新的午休方式是饭前睡午觉,即下班回家先吃点水果或牛奶后上床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进午餐。实践证明,这样午休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并可使餐后的食物能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饭前饭后的运动可使很有讲究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