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怎么办_眼睛斜视的病因有哪些
2016-11-24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唐凡蕾
一、斜视怎么办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有眼睛斜视的毛病,包括笔者本人,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做眼睛斜视手术的整个过程,希望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
一、准备期
本人是2012年做的手术,手术整个过程只要20分钟,但是由于经历第一次手术,难免会有些紧张。去医院之后先由主治医师诊治,确定手术之后开住院单,接下来自己去完成整个住院手续。
二、手术前
住院之后,当然自己需要买一些生活用品。到了下午医生会让你过去口述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然后就是滴眼药水的时间,这是手术之前的必备工作。我是一直滴到第三天上午才有手术的。滴眼药水的作用就是湿润眼球,方便手术。
三、手术到来
做手术之前会让你填一个风险承诺书,意思就是除了问题医院不负责,这个大家都懂。然后就是把眼睫毛给剪掉,这个也是为了手术方便考虑。
四、手术准备中
好多人都在手术门口的椅子上坐着等待叫号,我心里是很紧张的,因为从来没有做过手术,终于叫到我了。进去之后躺在手术台上,用纱布把眼睛盖住,只留下要做手术的那只眼睛。这时候还是紧张,然后就然眼睛滴眼药水,最后滴麻药。
五、手术中
麻药过后,手术也就开始了,直接手术刀伺候,首先用一个东西把眼球固定住,剪刀剪开肌肉,因为有麻药的作用,所以一点都不疼,只看到眼睛上面红红的,牵拉肌肉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疼,不过不明显,最后缝线,也基本上不疼,没一会功夫手术结束了,眼睛上包了纱布。
六、手术后
后面的三天,每天换一次药,第六天的时候通知可以出院了,开了两瓶眼药水,应该是两个月的量,回家坚持滴注,开始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一个月左右就稍微减弱,三个月下来基本痊愈了,这就是整个过程,很刺激吧。
二、眼睛斜视的病因有哪些
一、眼睛斜视的病因有哪些
1.调节学说
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
2.双眼反射学说
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解剖学说
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4.遗传学说
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斜视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
(1)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
(2)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
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了解有无弱视和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
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
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看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到位。
5.有没有代偿头位
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
检查眼球的运动功能、双眼分别注视、单眼各方向注视的斜视角度,用红镜片试验或
Hess屏方法等检查可以帮助确定。
7.牵拉试验
(1)术前评估术前将眼球牵拉至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患者耐受情况。
(2)被动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
(3)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
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四、斜视的诊断方法
用以下方法可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等。
2.眼外观检查
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
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
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4.遮盖试验
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检查。
5.检查眼球的运动
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6.斜视角检查
斜视角分为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健眼注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第一斜视角;当斜眼注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第二斜视角。测量第一、第二斜视角斜角可以协助麻痹眼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定量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盖法等。
7.其他
此外,还有斜视计测量斜视角法、马氏杆加三棱镜检查法、视野计测量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