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养生 运动养生 四季养生 食疗养生 养生人群 部位养生 文化 饮食 瑜伽 春季 男性 妇科 舞蹈 理论 健身 夏季 食谱 女性 四肢 孕妇

尿血怎么办 怎么预防尿血

2016-11-27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卞梦菡

一、尿血怎么办

  【证治方药】

  1,阴虚火旺证

  【主症】小便频数短赤带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乏力,口干心烦,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生地黄15克

  山茱萸12克

  山药15克

  丹皮10克茯苓10克

  泽泻10克

  加减:尿血明显,加大蓟10克,小蓟10克,旱莲草15克;低热,加银柴胡15克,地骨皮12克,炙鳖甲(先煎)12克;心烦失眠,加夜交藤15克,酸枣仁12克,黄连6克;头晕目眩,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

  2,脾肾两亏证

  【主症】小便频数带血,尿血淡红,纳食减少,精神困惫,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腰背酸痛,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固摄。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

  黄芪2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山药15克内苁蓉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五味子10克、菟丝子12克茯神10克、赤石脂10克、巴戟12克泽泻8克杜仲10克牛膝12克。

  加减:尿血量多,加阿胶(烊化)10克,旱莲草15克,仙鹤草20克,炒蒲黄(包)9克;尿血日久不止者,加龙骨(先煎)10克,金樱子10克;头晕耳鸣,腰脊酸冷,畏寒神怯,加鹿角胶(烊化)10克,狗脊10克。

二、尿血的病因是什么

  凡泌尿系统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疾病,都能引起尿血。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无论何种疾病引起的尿血,都是因为热扰血分所致,热蓄肾与膀胱是尿血的主要病理机制,但又与心火、小肠火、肝火下迫以及阴虚内热,损伤脉络有关,致使营血受热而妄行,血从尿出。尿血多因火旺,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实者多属暴起,尿血鲜红,尿时一般都有尿道灼热感觉;虚者多属病久不愈的慢性尿血之人,尿血淡红,尿时亦无灼热之感。

  (类证治裁·溺血):“如肺肾阴虚,口干腰痠。六味九合生脉散。小肠火盛,血渗膀胱,导赤散。肝火脉洪。不能藏血,龙胆草汤加法。胆火溺血。头痛眩晕,当归散。溺血日久,肾液虚涸,六味阿胶饮”。

  《血证论·尿血》:“一内因。乃心经遗热于小肠,肝经遗热于血室。…治肝经遗热,其证少腹满,胁肋刺痛。口苦耳聋,或则寒热往来,宜龙胆泻肝汤加桃仁、丹皮、牛膝、郁金”。

  “是以血尿之虚证与女子崩漏之证无异,宜用四物汤加减治之。又有肺虚,不能节制其下,以致尿后渗血者,审系肺阴虚,则兼气逆,痰咳,口渴等证,人参清肺汤主之。若肺阴虚,不能治下,则必有遗溺足冷。水饮喘嗽之证,甘草干姜汤治之”。

三、尿血的诊断

  膀胱湿热尿血:小便短涩带血,色鲜红或暗红,甚或夹杂血块。伴尿道刺痛或灼热感,小腹胀满不舒。间有发热,口苦咽干,舌红蔷薄黄或薄腻。脉数。

  肝胆湿热尿血:小便短赤带血,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善黄腻,脉弦数。

  心火亢盛尿血:小便带血深赤伴灼热感,面赤咽干,口舌生疮,渴喜冷饮。心中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肾阴亏损尿血:小便带血鲜红,兼见头晕耳鸣,咽干,颧红盗汗,骨蒸潮热,精神萎靡,虚烦不寐,大便于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脾肾两虚尿血:小便带血淡红,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纳减便溏,腰腿痠软,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鉴别分析

  膀胱湿热尿血与肝胆湿热尿血:均为实热证,系热邪偏盛迫血妄行所致。膀胱湿热尿血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恣食膏粱厚味,滋生湿热,湿邪挟热蓄于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腹胀满而尿道热痛,全身兼症较轻;肝胆湿热尿血多因肝胆湿热内盛,下注睛胱,故见发热口苦,恶心欲呕,胁肋疼痛,全身兼症较重。前者治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后者治以泻肝清胆、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酌加止血之品。

四、尿血的预防

    尿血的预防及饮食禁忌

  一、预防

  1、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磁化水)。

  2、少抽烟或不抽烟,少吃刺激性食物,忌服:腥辣、水产品(虾、蟹),辣椒、蒜、生葱,香菜,狗肉,马肉,驴肉。

  3、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等疾病。

  4、做好染料、橡胶、塑料等工具生产中的防护保健工作。

  5、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觉的尿意即要去排尿,以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时间过长。

  6、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二、饮食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2、宜吃膳食纤维食物;

  3、宜吃碱性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嘌呤类食物,如螃蟹、猪肝、虾子;

  2、忌吃酸性的食物,如奶酪,蛋黄;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胡椒、花椒。